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0-11-12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蒙家辉,张文作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广西灵山535400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痛 背痛 药物疗法 中药疗法
按照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1]。虽然大多数患者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对其健康、生活质量、社会负担带来的影响非常重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主要的、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2]。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现就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1 西药疗法
1.1 抗吸收疗法 对抗骨动态平衡中的再吸收作用,主要药物有:①雌激素替代疗法,降低骨小梁的骨丢失。常用药物有孕马雌酮,长效雌激素尼尔雌醇联合安宫黄体酮、雌二醇[3]。②二磷酸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来预防骨丢失的抗吸收因子及各种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紊乱,药物阿伦特罗与雌激素替代疗法联用效果显著,双磷酸脂可预防绝经后骨丢失和皮质类固醇引起的骨丢失[4]。有人认为二磷酸盐能增加食道黏膜损伤和胃炎发病率[5],但Epsteins[6]的实验证实,使用二磷酸盐能抑制骨吸收,BMD提高7%~8%,并认为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首选。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SERM),常用的雷诺昔芬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均有雌激素激活作用,而对乳腺和子宫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已成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好的药物。④降钙素(CT):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肽类激素,主要特点是无可替代的代谢型骨病镇痛治疗中的地位,常用的是降钙素,但降钙素长期应用会导致降钙素受体和新骨减少,骨质变差,应考虑联合使用骨形成促进剂。
1.2 合成代谢疗法 主要促进骨形成。①甲状旁腺素(PTII):一种骨生成因子,加强骨细胞溶解骨钙和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及矿化骨的作用。PTII疗法不能治愈骨质疏松症,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骨质量,特别是骨小梁,增加骨强度[7]。②氟化物(BMD):能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加强骨合成代谢活动,抑制骨吸收;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持续增加骨密度,被认为是治疗中轴骨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如特乐定[8],但要注意氟的慢性中毒。③雄性激素和蛋白同化剂:能促进成骨细胞的产生从而增加骨量,适用于衰老、运动减少、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常用药物有睾酮、康力龙、诺龙等。
1.3 促进骨矿化 药物主要有钙和维生素D,各种类型的钙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作用,维生素D代谢物反馈性抑制PTH的释放而减少骨丢失,以提高骨质量治疗骨质疏松症。总之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要用骨吸收抑制剂,而且需要同时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药物以增加骨量,可联合用药。骨吸收抑制剂只能维持骨量和暂时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刺激剂才能有效地提高骨量。
2 中医药疗法
2.1 中药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内在物质基础与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等系统有关,应标本同治,通过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纠正激素失衡和维持钙平衡。其可能通过类激素样作用,升高体内分泌1,25(OH)2D3水平,间接促进骨细胞增殖,对破骨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增加肠黏膜对钙的吸收的分子结构,使骨机械力学特性得以加强[9]。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髓、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肾虚肾精不足, 骨髓失养可致骨骼脆弱无力,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淤型[10] 。①肾阳虚型:治疗多以温补肾阳为主,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②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多以知柏地黄丸、左归丸为主(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③脾肾气虚型:温肾健脾益气,有人用金匮肾气汤加味(附片、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丹皮、茯苓、泽泻、骨碎补、黑固脂) 主之[11]。④气滞血淤型:活血化淤兼补气血之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当归、黄芪、桃仁、红花、阿胶、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目前证实中药黄芪、大黄、蛇床子、刺五加等可抑制破骨细胞,使骨细胞减少,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补钙是现象,即“标”,吸收是关键即“本”。有学者[12]通过观察中药对成骨和破骨细胞的影响证实,平补肾之阴阳表现为温和地促成骨细胞增殖和一定的抑制破骨细胞;加重补阳药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加强,对破骨细胞的活性抑制减轻。加重养阴药则对成骨细胞增殖作用减弱,而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加强;养阴而同时加入泻火药则明显增加对破骨细胞活性的抑制,甚至对成骨细胞增殖也有促进减弱而为抑制。补肾药具有性激素或促性腺系统功能作用,以雄性激素睾酮作用明显。健脾药能降低PTH 浓度,抑制骨吸收;滋肾健脾双补可协同增强上述两方面作用,且增加CT浓度,缓解骨质疏松疼痛。近几年中医“肾主骨”理论和补肾中药延缓衰老,调节机体物质代谢、改善内脏机能的药理作用也得到证实,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2.2 针灸 中医认为肾主骨、藏精,骨的生长、发育、强弱与肾精关系最为密切,若肾精耗损,则骨髓生化无源,以致髓不养骨,骨质丢失。辨证论治[13]:肾虚可累及他脏,尤其是脾脏,主张补肾健脾,取穴除补肾穴位外,加健脾之脾俞、足三里等。若治以补肾益精、温阳壮火,穴选肾俞、脾俞、命门、关元、神阙、足三里、中脘、大椎、大杼等。若补肾气、升命火,则选用肾俞、志室、腰阳关、膈俞、腰眼、太溪、三阴交等穴。辨病治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穴取大杼、大椎、命门、悬钟、膈俞、足三里。刘广霞[14]以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穴为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配以关元、气海、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周德祥[15]认为针灸具有调和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功能,能够调整和改善脏腑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地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纠正激素的紊乱状态,平衡钙磷的代谢,从而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在治疗上,强调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要遵循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原则。肾虚是骨质疏松症最根本的因素,应从补肾着手,针对骨质疏松症常见的腰背痛、骨痛等症状选用适当的穴位,标本兼治。
3 蜡疗
周道平[16]报告了蜡疗治疗腰背关节疼痛80例观察结果,主要是利用蜡疗有较强而持久的温热作用原理,加强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加速组织修复,降低组织张力,增加其弹性,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4 结语
在涉及的文献报道中,大体都是谈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单一的药物治疗方法。我院骨科从2005年开始至今,对住院的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在常规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和蜡疗,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证实药物配合针灸、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效果,我们特申报针灸配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研究这一课题,以便在临床推广应用中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博华,蔡世杰,陈平,等.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背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2):123,125.
[2] 鲁永梅,董火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进展及评价[J].菏泽医专学报,2005,3(14):77.
[3] 赵伟业,董碧蓉.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及循证证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9(1):80-83.
[4] 赵文国,贺宝玲,张柳,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19(1):13-14.
[5] 蔡小华,刘志华.骨质疏松的药物研究进展[J].怀化医专学报,2004,1(1):67-70.
[6] Epsteins. Update of 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 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Clin Ther,2006,28(2):151-173.
[7] Potts JT. Parathyroid Hormone:Past and Present [J]. J Endo crinol,2005,187(3):311-325.
[8] 程栋,龙樊,周海艇,等.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9(1):86-89.
[9] 谢席胜.中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05,21(5):20 -21.
[10] 冯世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刍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7(1):91.
[11] 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00,13(9):519-521.
[12] 刘献祥,吴炳煌,吴明霞,等.针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21-24.
[13] 徐亚莉,金建军,徐登玉,等.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4(23):53-56.
[14] 刘广霞.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J].中国针灸,2005,20(9):529.
[15] 周德祥.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J].中国民间疗法,2005,8(3):9-10.
[16] 周道平.蜡疗治疗腰背关节疼痛80例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