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内侧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发表时间:2010-11-29 浏览次数:396次
作者:王鲁云 作者单位:255400 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
【关键词】 肘内侧切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小儿活泼好动,加之轮滑等容易受伤的户外活动的普及,小儿意外伤害致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肘内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18例病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年龄在6~11岁之间。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6例。15例患儿是轮滑、跑步等快速行进过程中意外摔倒致伤,3例是从单杠等高处坠落致伤。自受伤至入院就诊时间在0.5~5h之间。
2 临床表现
上肢受伤后肘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可有骨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其中肿胀严重伴桡动脉搏动不清4例,桡神经感觉、运动障碍2例,桡动脉搏动消失,伴正中神经功能障碍2例,有开放小伤口2例。
3 X线表现
伸直型骨折13例,屈曲型5例,其中有碎骨片4例。按骨折远端侧方移位桡偏12例,尺偏6例。
4 手术病例的选择
本组18例病例均为手法复位失败或难以手法复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表现或伴有开放切口而采用肘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
5 手术方法
该组患儿有2例6岁患儿不能配合实施臂丛麻醉,而采用氯胺酮静脉全麻,其余均在臂丛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前可用气压止血带止血,保持手术野清晰。手术切口前仔细触摸寻找肘内侧的尺神经沟,用左手拇指置于尺神经沟处作为标志,手术切口在尺神经沟的稍前方做纵形切开3~5cm,只要能容纳术者一根手指进入就行,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深筋膜后,仔细用小止血钳在肱肌及肱三头肌肌间隙分离至肱骨尺侧骨嵴处,切口后方的尺神经沟内可触及条索状的尺神经,给予良好保护。沿尺侧骨嵴向近端和桡侧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断端,可用左手食指进行触摸了解骨折情况并辅助复位,为了复位的需要必要时后方亦可分离。骨折复位后先由尺神经前方的肱骨内侧髁经骨折断端向桡侧的肱骨近端穿入克氏针固定。再由肱骨外侧髁处经皮经骨折断端向尺侧的肱骨近端穿入克氏针固定。不必追求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有病例骨折线经过髁间,累及关节面,要注意保证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血管神经轻度损伤者复位后处理如下:血管穿孔或断裂者行修补吻合术,血管挫伤长时间压迫脉搏或脉搏搏动减弱者可用温盐水湿敷,或罂粟碱血管周围浸润后数分钟后可解除痉挛,血流恢复正常,动脉搏动恢复。若经上述处理血管情况无好转,应切除受损血管行血管移植。神经损伤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切除神经外膜松解、挫伤严重或断裂的神经应行神经吻合术或移植术,开放骨折的伤口要彻底清创缝合,术后应用抗菌消炎药物及破伤风抗毒素[1]。
6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常规石膏外固定,外固定肘关节处于屈曲45°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时间2周,2周后逐渐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周关节屈曲大于90°,伸直不小于180°,功能恢复较好者伸直大于180°。
总之,肱骨髁上骨折不适合手法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者即行手术治疗,采用肘内侧小切口手术使得难以手法复位的髁上骨折达到功能或解剖复位,治疗具有组织损伤轻、切口小而隐蔽等优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