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0-12-08 浏览次数:404次
作者:黄富运 作者单位: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平果 531400
【摘要】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锁骨中1/3新鲜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螺钉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是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简便而有效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克氏针固定是锁骨骨折切开复位中最常用的一种固定方法,但它易引起针体松脱、针尖刺破皮肤、针眼感染、疼痛及影响肩关节活动等诸多并发症。我院2004年8月~2007年4月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骨折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45岁,平均29.2岁,均为锁骨中1/3新鲜骨折,骨折类型采用小谷[1]的锁骨中1/3骨折分类法,其中Ⅱ型8例,Ⅲ型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颈丛麻醉下切开锁骨中1/3处上缘切口,长约3~5cm,显露骨折,逆行穿入2.5mm导针穿出皮肤,Ⅱ型骨折复位后用复位钳夹住,Ⅲ型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线捆扎,再顺行将导针穿出远折端,于导针穿出近折端的皮肤处切开1.2cm小切口,用扩孔器沿导针扩孔,选择合适长度的空心加压螺钉沿导针拧入,活动肩关节,观察骨折复位及稳定情况,冲洗后皮下及皮内缝合,术后悬吊三角巾3周。
2 治疗结果
本组13例术后随访2~8个月,平均3.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螺钉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很快消失,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绝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在锁骨中1/3段,约占76%,而内1/3和外1/3锁骨骨折分别仅占3%和21%。骨折好发于中1/3段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锁骨的中1/3最薄、最窄;②无论是弯曲还是在横切面解剖上,锁骨的中1/3都是过渡区,导致其成为力学上的薄弱部;③锁骨的中1/3是唯一没有被韧带或肌肉附着所支持的部分[2]。
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手法复位“∞”字绷带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固定,病人不易保持姿势,易发生并发症,骨折畸形愈合,患肩局部隆起,影响美观。手术治疗是为了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克氏针内固定有简便、经济等优点,但固定力量和抗旋转力量较弱,上肢外展和上举时不能抵抗锁骨的应力而使骨折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易滑脱、退针,造成针眼感染,术后三角巾固定时间与保守疗法外固定时间相差无几,易引起肩关节挛缩或肩周炎,造成患肩疼痛。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可靠,但切口大,影响美观,创伤大,拆除后可能引起再骨折[3]。
空心加压螺钉于1992年由日本学者堤隆治[4]首先报道并获得了满意效果,我们应用直径为5.0 mm的钛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骨折。据姜文学等[5]报道,生物力学实验表明其抗折弯力是67.4 N,约为2.5 mm的克氏针的11.3倍,在新鲜尸体上的抗拔除力和抗旋转力分别是克氏针的36.7倍和31.2倍。王亦璁[6]报道上肢外展或上举时三角肌作用于锁骨的反作用力约为体重的1/2,如体重70kg时约受到40kg的应力。由此表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完全能抵抗肩关节活动时锁骨所受的各种应力,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结果表明,本组13例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成角畸形和螺钉脱出、螺钉折弯等并发症。该手术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皮内缝合瘢痕小,不影响美观,软组织损伤小,符合BO的新概念原则[7];②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抗折弯、抗旋转、抗拔除力好;③横断骨折可在骨折端加压固定,符合Wolff定律;④操作简单安全;⑤术后功能恢复好;⑥内固定材料便宜。此方法优点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小谷晴弥ほか.锁骨骨折の治疗成绩[J].中部整容杂志,1984,27:1952-1954.
[2] 侯春林,王诗波,吴韬.锁骨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7-58.
[3] Poigenfiürst J, Rappold G, Fischer W. Plating of fresh clavicular fractures: results of 122 operations [J]. Injury,1992,23(4):237-241.
[4] 堤隆治ほか.中空海绵螺子による锁骨骨折の观血的治疗[J].整形外科,1992,43:1425-1428.
[5] 姜文学,尤佳,宋宝臣,等.锁骨空心加压螺纹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7):723-724.
[6]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0-301.
[7]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