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椎体部分切除治疗两节段颈椎病
发表时间:2010-07-21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朱宝华 王俊 管功奎 包士忻 刘昌华 李力飞 作者单位:311200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关键词】 颈前路 椎体部分 两节段颈椎病
颈椎病致压物-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多为两个连续的节段,受压均来自脊髓前方,故临床上采用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本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86例颈椎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49例,女37例;均出现较严重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颈椎MRI均符合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入选前均接受正规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者。86例均为两节段椎间盘突出,共172节段;年龄42~73岁,平均50.2岁。发病节段: 其中C3~4,C4~5突出21例,C4~5,C5~6突出8例,C5~6,C6~7突出57例。其中神经根型68例,混合型3例(以神经根症状为主),术前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神经根型评分为9~13分,平均11.4分。脊髓型15例,脊髓型评分为8
~11分,平均9.7分。
1.2 手术方法
各组患者术前常规摄颈椎X线片及颈椎磁共振。具体手术方式为,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或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颈部伸直。取右胸锁乳突肌内斜切口,分离切口周围软组织暴露颈椎前缘,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用注射器针头协助定位。暴露病变椎间隙及相邻上、下各半个椎体,切开前纵韧带后,椎间盘上下位椎体各打入1枚撑开螺钉,与颈前路撑开器连接撑开椎间隙。用髓核钳摘取病变椎间盘,在颈斜肌之间部分切除椎体(中间部分上下椎体),清除骨赘及增生的椎体后缘,切除增厚的后纵韧带,彻底解除颈髓或神经根压迫。刮除未切除二侧椎体上下缘至骨性终板,在骨性终板上开骨孔。测量上下终板间隙,取同侧髂骨部约10cm切口,切取等大的三面皮质骨,行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前方置入大小合适的前路钢板。
1.3 术后处理
术后按颈前路减压术后常规予以止血、脱水、预防感染药物使用3d,床边备气管切开包。颈部1d内尽量少活动,1d后戴颈托逐渐下床活动及步行。术后2d拔除引流管。适当主动或被动活动肌力减弱的各肌群。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常规使用弥可保。
1.4 评价参数
(1)手术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手术损伤神经、感染、内置物失效。
(2)植骨融合度:术后1周、1、3、6个月行X线检查。
(3)症状缓解率: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疼痛、麻木、肌力。
(4)神经恢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1、6、12个月 神经恢复的情况,按照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7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未经特殊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颈椎高度丢失,但未出现神经症状。4例患者出现吞咽时不适感,1年3个月后自动消失,1例无好转。待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翻修,2例出现退钉,但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本
组显效6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
植骨融合时间测定:植骨融合标准,是指形成连续骨小梁桥接融合区,前区、后伸侧位片显示椎间成角<4°。根据X线确定是否融合和融合时间。患者除2例出现植骨不融合外,其余病例皆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22周±3周。
手术前后JOA评分:术前神经根型(包括混合型)JOA评分,为9~13分,平均11.4分。术后JOA评分,为12~17分,平均15.2分。脊髓型患者的JOA评分,8~11分,平均9.7分,术后一年9~14分,平均12.4分。见表1。表1 86例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略)
手术前后p<0.05,两组手术治疗均有效,术后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20或17-术前总分)×100%
3 讨论
3.1 双节段颈椎病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并用三面皮质髂骨植骨融合或钛网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金标准。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暴露充分。易于摘除骨赘、突出椎间盘、肥厚或钙化后纵韧带等致压物。达到有效减压,兼顾颈椎稳定。本组8例患者术后磁共振检查,发现脊髓或神经根前方压迫完全解除,患者均出现神经症状改善,说明椎体部分切除术减压彻底,疗效可靠。
3.2 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是维持正常颈椎生物力学的基础,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可使椎管容积得以恢复,达到间接减压目的。应用颈椎撑开器撑开椎间隙,保持前屈的状况下植骨来支撑椎体高度及前屈,同时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来稳定。有效维持术后颈椎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
3.3 植骨融合及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可获可靠稳定和骨性融合。前路钢板具备良好的即刻稳定作用,融合率也大幅度提高,同时有坚强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屈颈时能维持术中恢复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得以维持,避免单纯植骨融合因植骨界面骨吸收,不融合造成融合节段间隙高度丢失,或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本组患者均6个月融合,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2,3]。
3.4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由于融合节段更加僵直和相邻节段局部旋转中心后移,使相邻节段应力更集中,加速相邻节段之退变,可引发相邻椎体病理性变化,故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随访[4]。
【参考文献】
1 田中靖久,国分正一,佐藤哲朗,等.颈部神经根症に对する保存的治疗の成绩とその预测、整灾外,1997,40:167~174.
2 Orlando ER, Carol E. FerranteI l Management of the cervical esophagus and hypofarinx perforations complicating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Spine,2003,28:E 2901.
3 Johnson MG, Fisher CG, Boyd M, et al. The radiographic failure ofsingle segment anterior rcervical platefixation intraumatic cervical flexion distraction injuries. Spine,2004,29:28151.
4 黄成彬,肖增明,李世德,等. 颈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附51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8):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