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脊髓型颈椎病黑川改良术式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0-05-21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左 强 作者单位:(天津大港医院骨2科,天津 300280)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黑川改良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9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未见术后颈椎失稳;59 %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32 %部分骨性融合,9 %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颈椎;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异体楔形骨

  颈椎后路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使脊髓后移,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压迫或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术式显示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满意,随访过程中未见脊髓损害加重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对9例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突出病人行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45~70岁,平均50岁。病史6~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手术治疗史。5例致病原因为颈椎退行性变,其中头颈部外伤导致症状加重1例,主要临床表现逐渐出现并进行性加重,手部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跟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升高,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踝阵挛或髌阵挛阳性。X线:椎间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MRI: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脊髓变细。脊髓受压节段:4个节段5例,3个节段4例。按MRI分型:Ⅲ型5例,Ⅱ型4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颅骨支架固定头部,用宽胶带固定上肢,后正中入路,暴露C2~T1椎板,用Kerrison钳和髓核钳咬除C2/C3 及C7/T1 的棘间韧带及黄韧带,椎板下导管穿过并下T-saw(无齿钢丝线锯),用T-saw正中锯开C3~C7 棘突,以进口磨钻将C3~C7 两侧小关节内侧椎板磨出两条侧沟,其深度正好在对侧皮质,用组织剪及小刮匙将劈开的椎板向两侧分开,同时纵向剪开黄韧带露出下方硬膜。将预制的楔形异体骨块按顺序置于劈开的棘突之间,以双7#丝线交叉捆绑固定,庆大霉素盐水冲洗术区,局部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完成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托固定6周。

  1.3 间隔物特点 楔形异体骨块上边长20 mm,下边长10 mm,高85 mm,厚6 mm。骨块正面梯形保留单侧皮质,距下边3~4 mm预穿直径1 mm骨孔供穿线用。骨块经深低温冷冻、清洗、冻干,去除有机成分,但保留天然BMP。

  2 结果

  9例患者共行27个节段椎管扩大成形术,伤口8例一期愈合(图1),1例延期愈合。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未见术后颈椎失稳;59 %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32 %部分骨性融合,9 %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术后复查X光片椎管扩大成形较理想,随诊,颈椎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良好,获得满意疗效。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以往主要采取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多节段融合,将造成颈部活动受限,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未融合的上下椎间盘出现应力集中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突出使颈椎病再发给治疗增加困难[1]。椎管扩大的主要方法有单开门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均可有效缓解脊髓压迫[2-3]。双开门成形术对颈后部结构破坏小,术后椎管重建完整对称,有利于颈后肌群止点的重新附着,防止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增加术后稳定性。棘突间的间隔物可防止椎板“再关门”,造成椎管再狭窄,并增加术后颈椎稳定性[4]。

  图1 术后效果 我科采用“异体楔形骨块的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具有以下优点:棘突中央劈开棘突不切除棘突,中央植入异体楔形骨块骨,不改变颈椎的生理结构,手术不影响颈椎的前部结构,无应力集中现象。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很小。异体楔形骨块植入融合可靠,术后无关门现象,术后减少病人痛苦及不适。术后颈托固定6周后去除颈托,早期进行功能练习,缩短了病程,术后颈部屈伸、旋转功能好,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153-162.

  [2] 刘忠军,党耕町,蔡钦林.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6):336-338.

  [3] 姜晓幸,张光健,陈统一.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Kurokawa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随访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83-286.

  [4] Kubo S,Goel VK,Yang SJ,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cervical double-door laminoplasty using hydroxyapatite spacer[J].Spine,2003,28(3):227-23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