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器和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创伤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06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房义辉,张宗武 作者单位:252000 山东聊城,聊城市中医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单侧外固定器及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治疗。方法 20例小腿创伤,其中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14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髓炎6例,采用单侧外固定器及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 根据1~3年的临床观察和随访,Ⅰ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4例。优良率80%。结论 外固定器具有适应证广、固定可靠、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具有血供良好,抗感染力强,不但易于封闭疮面,而且有利于骨组织等深层重要组织的修复,增加局部血运,促进炎症吸收及骨折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 外固定器;肌皮瓣移植;小腿创伤
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应用单侧外固定器及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伤20例。其中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14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髓炎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0~59岁。车祸伤15例,机器伤5例,均有骨外露、感染创面或窦道及贴骨瘢痕。20例中新鲜伤2例,本院急症手术,由于软组织缺损无法缝合,随即采用外固定及肌皮瓣移植修复;陈旧性损伤18例,均从外院转来,其中采用钢板内固定后因皮肤坏死、缺损、钢板及骨质外露14例,骨髓炎4例,18例中病程在3个月以内15例,3~10个月3例,骨折均未愈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面积8 cm×5 cm ~20 cm×10 cm。
1.2 治疗方法 新鲜伤严格无菌下手术。陈旧性损伤入院后积极加强伤口清洁换药,清洁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手术时对于新鲜伤口行彻底清创后,即采用单侧外固定器及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陈旧伤需行彻底清除贴骨瘢痕,清除感染创面,取出内固定物,清除骨骼病灶。18例中,骨缺损3例及X线片显示没有骨感染征象的9例陈旧性骨折,均行植骨术。原则上选取皮瓣范围应在胫骨的内侧面,后缘不超过小腿的中线,上界达腘窝,下至小腿中下1/3,用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维持骨折端的复位,于骨折端两侧3~5 cm处,各相隔3~5 cm分别拧入2枚专用螺丝钉,且针道应垂直穿过骨横切面的中心,安装固定器,调整复位即可。
1.3 结果 本组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均成活,覆盖创口愈合,组织瓣与外缘Ⅰ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4例。本组病例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手术后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功能活动良好。
2 讨论
2.1 本联合手术的优越性 外固定器具有适应证广、固定可靠、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的良好方法,同时也为修复手术,即肌皮瓣移植,预防和治疗骨髓炎创造了条件。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具有血供良好,抗感染力强,不但易于封闭疮面,而且有利于骨组织等深层重要组织的修复,增加局部血运,促进炎症吸收及骨折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2.2 手术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2.2.1 外固定器的应用 使用外固定器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从胫骨前内侧进针,必须与胫骨内板垂直,与踝关节的冠状面平行,针道应垂直穿过横切面的中心,以保证钢针对骨骼的作用通过骨轴心,靠近断端两侧的两根固定针距以3~5 cm为宜,但原则上固定针应避开创面或病变骨组织,拧入专用螺钉至穿出对侧皮质2~3个螺纹,安装外固定器,调整复位及力线,旋紧各固定螺钉。
2.2.2 肌皮瓣移植的应用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特别是合并骨髓炎者,应选用肌腓肠肌皮瓣移植,手术时必须仔细保护血管蒂,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时,勿使血管蒂扭转、成角、迂曲或有张力,同时使肌皮瓣成活,对感染创面及骨组织必须彻底清创去除所有不利于肌皮瓣成活的因素。
【参考文献】1 朱盛修,卢世壁.骨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02.
2 吴景华,唐道峰,吴波,等.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4:279.
3 秦建军,邢文志,景铁良,等.骨外固定治疗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6):396.
4 张功林,葛宝丰,荆洁,等.开放性胫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1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