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0-04-02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冯锁立 作者单位:138008 吉林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骨二科 足部跖趾骨骨折的治疗,既往多采用克氏针固定,常可导致足趾关节功能恢复欠佳。2006年我院根据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经验,应用于跖趾骨骨折的治疗,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7~55岁,平均36岁。其中跖骨头骨折6例,近节趾骨骨折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3例,余为斜行或横行骨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下肢上气压止血带下进行手术。对开放性骨折做彻底清创术,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取常规切口。一般在患趾或跖骨的背外侧面做2~3 cm长的纵切口。切口应与趾长伸肌腱平行,但在肌腱的外侧。如需要显露相邻的趾骨,则切口位于这两趾骨之间。术中避免暴力或广泛的剥离。将骨折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螺钉固定骨折处,用“L”或“T”形钛板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术后2周开始行走及趾的伸屈活动。
1.3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2~6个月,平均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已愈合,无骨不连接发生,足趾功能均恢复良好。
2 讨论
足部跖趾的骨折,尤其近节趾骨及跖骨头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可避免日后行走时疼痛,以及给患者生活或工作带来痛苦,尤其第一跖骨及第一趾近节趾骨更为重要。既往对跖趾骨骨折大多采用克氏针顺行或交叉固定,术后对伸肌腱及屈肌腱装置影响较小,但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早期活动,且易发生趾间或跖趾关节僵硬或骨折不愈合及肌腱粘连,需多次手术治疗,而微型钛板固定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固定牢固,术后发生关节僵硬或骨折不愈合较少。骨折断端稳定性由内固定材料本身的刚度,骨与内固定界面特点决定。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骨断端负荷分动态负荷和静态负荷,而动态负荷是引起断端不稳的重要因素,骨断端稳定性随动态负荷作用而发生变化。动态负荷周期性作用于骨断端,使骨断端发生周期性微动。跖趾骨骨折钛板背侧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受动态负荷作用时将位移动力转化为稳定性力,因此稳定性较好,而克氏针无断端压缩及张力带作用,界面为点接触,稳定性主要靠材料本身的强度和刚度维持,因而稳定性差。微型钛板螺钉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同时应用微型钛板解决了克氏针无法解决的粉碎骨折的对合问题,同时操作简便。因此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使用方便,疗效可靠,是治疗足部骨折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