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胫骨骨不连11 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526次
作者:汤湛波,赖晓云,卢雪松,黎虞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肇庆 526070 【关键词】 胫前肌蒂骨膜瓣 胫骨骨不连
本院自2006~2008年应用带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获随访11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固定6 例,钢板内固定5 例;创伤后骨髓炎予扩创清除死骨后引起骨缺损7 例。 1.2 手术方法 有深部感染或骨髓炎患者均需感染控制6个月以上才予手术,如有外固定支架固定需拆除支架并待针孔愈合后手术[1]。取出钢板等内固定,显露胫骨骨折端,清除骨折端的纤维组织及已硬化的骨质至骨折端可见渗血为止,钻通远近骨折端的骨髓腔,处理好骨折端后用交锁髓内钉或钢板固定好骨折端,如有骨缺损可予植松质骨以填补缺损。将胫前肌自胫骨上段附着点内侧1/3处起向远端纵向切开,并将内侧1/3胫前肌附着的骨膜及胫骨上段的骨膜切开与骨皮质剥离,制成与胫前肌蒂相连的骨膜瓣,将带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覆盖于骨折端处并固定,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引流。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了解并记录骨折生长愈合情况。
2 结 果
11 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未出现深部感染和足内翻无力、跛行。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工业意外所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数量不断增多,在这些事故中骨折病例占了很大比例。而胫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意外事故中造成的胫骨骨折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多为粉碎性,同时因为胫骨的解剖特点,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比例较高。
胫骨骨折不愈合多因骨折粉碎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内固定手术失败所造成。骨折不愈合治疗过程漫长,很多患者曾多次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承受较重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胫骨骨折不愈合发生概率在胫骨中下1/3是最高的[2],因为此部位胫骨血液供应仅靠胫骨后侧滋养血管供应,一旦骨折损伤此处血供,骨折愈合要依靠骨折端周围骨膜、软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向骨皮质生长而提供血液供应。但在胫骨骨折时因为严重暴力的因素,骨膜、软组织本身血液循环都受到破坏,无法为骨折提供足够的血液循环,所以骨折不愈合概率较高。 对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有单纯切开植骨内固定、带蒂腓骨移植内固定、带血管蒂植骨内固定等。但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中胫骨的骨折端常有大片软组织瘢痕或贴骨瘢痕,骨膜组织已受到广泛破坏,骨折端血供不足、营养差,经单纯植骨治疗后仍然不愈合的概率较高。而带蒂腓骨移植内固定和带血管蒂植骨内固定等方法有的对供骨区有较大的损伤,有的要求较高的血管吻合技术[3]。应用带胫前肌蒂骨膜瓣治疗胫骨骨不愈合,常规将骨折端间的软组织、硬化骨清除,钻通两端骨髓腔,将骨折重新复位,如有骨缺损予松质骨移植填补缺损,用钢板或带锁髓内钉固定。将胫前肌自胫骨上段附着点内侧1/3处起向远端纵向切开,并将内侧1/3胫前肌附着的骨膜及胫骨上段的骨膜切开与骨皮质剥离,制成与胫前肌蒂相连的骨膜瓣。将带胫前肌蒂骨膜瓣转位覆盖固定于骨折端,因胫前肌蒂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可以为骨膜瓣提供充足的血液循环。骨膜瓣的骨膜分为纤维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紧贴在骨的外面,由数层细胞组成,外层为纤维细胞样骨母细胞,内层为成骨细胞,两者皆有增殖能力[4],骨膜与血肿接触后即可生成新骨组织。肌肉起点处肌血管与骨膜血管的吻合即肌骨膜血管不仅为骨膜提供营养,还可参与骨膜成骨。应用带胫前肌蒂骨膜瓣移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因带胫前肌骨膜瓣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且骨膜有较强的再生骨能力,为骨折有愈合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促进骨折的愈合。而且本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副损伤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STerry Canale.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5242541.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2:711.
[3]李西要.半环槽外固定联合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或骨瓣移植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J].中国骨伤,2008,22(11):8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