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跗外侧动脉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发表时间:2010-02-05 浏览次数:628次
带跗外侧动脉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作者:卞敏凯,王爱国 作者单位: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带跗外侧血管的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临床治疗11 例患者,男性7 例,女性4 例,年龄15~50 岁。足拇趾创面3 例,足第2趾创面6 例,第3趾创面2 例;其中外伤9 例,肿瘤2 例,皮肤缺损面积2 cm×3 cm~7 cm×8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方便、转移范围广,是修复足远端创面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皮瓣;足远端创面;组织修复 足部远端容易发生创伤,而此处皮下组织少,足远端循环相对差,损伤后易致骨关节及肌腱外露,也常并发骨关节感染及坏死,而可供选择的皮瓣少,因此,其创面的修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足部创面的修复有皮片、局部随意型皮瓣、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血运差、技术要求高、需要二期手术等缺点。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们应用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1 例足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 例,男7 例,女4 例;年龄15~50 岁,平均30 岁。组织缺损病因:重物压砸、撕脱伤9 例,足趾远端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2 例。创面部位:足拇趾创面3 例,足第2趾创面6 例,第3趾创面2 例;组织缺损面积2 cm×3 cm~7 cm×8 cm。其中有骨折的均予一期处理,创面换药后行二期皮瓣修复。1.2 手术方法1.2.1 皮瓣的设计 以跗外侧动脉体表投影作为皮瓣主轴,根据创面缺损大小在足背外侧部画出皮瓣轮廓,以足背动脉体表投影为皮瓣的次轴,依受区部位的远近选跗外侧动脉至足背动脉上的某一点为皮瓣旋转点。取瓣范围:内侧界达足背中线,外侧界达足外侧缘,前界达第5足趾根部,后界达外踝与跟腱的连线。 1.2.2 皮瓣的切取 按皮瓣设计线,切开皮瓣内侧缘,在足背动脉近段显露跗外侧动脉的起始部。将趾短伸肌牵向外侧,游离其下方的跗外侧动脉至近趾短伸肌外缘处皮支血管发出部。将皮瓣向腓侧掀起,显露跗外侧动脉及其皮支入皮点,沿跗外侧动脉走行向胫侧游离跗外侧动脉,若需要,可一直延续到足背动脉足底深支。切开皮瓣外缘及近、远侧缘并向皮支发出处游离皮瓣。在皮支发出部,于深层深筋膜与骨膜之间解剖游离,将跗外侧动脉及其皮支连同其周围组织一起包含在皮瓣内(见图1)。然后在跗外侧动脉根部近端或胫前血管暂上血管夹,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如果皮瓣无明显变化,则结扎并切断跗外侧动脉根部近端,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转移覆盖足部远端创面(见图2)。皮瓣下常规置橡皮引流,供区移植中厚皮片,常规包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2周。2 结 果 本组11 例中10 例皮瓣顺利成活(见图3~4),1 例因血管蒂皮下隧道偏窄,血管受压致皮瓣明显肿胀,色泽变暗红色,张力较大,于松解后皮瓣血运恢复正常。供区植皮片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均能恢复正常行走。随访3~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弹性佳,无溃疡及色素沉着。3 讨 论 3.1 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缺点 足踝部是人体负重末端,该部皮肤相对其他部位要求较好的耐磨性,供区以邻近为佳。足部的血运较差,其远端创面的修复在显微外科中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目前修复足远端创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皮片移植尽管简单易行,但不适合有肌腱、神经或骨质外露的创面;局部随意形皮瓣较常用,无恒定的血管,皮瓣的大小及长宽比例受到一定范围限制;交腿皮瓣可以修复较大创面,但卧床时间长,且需要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现已基本淘汰;游离皮瓣的使用不受供皮区的影响,但需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费时,风险较大,一般基层医院无法推广。近年来国内以足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临床应用较多,但多以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为旋转点,对于足远侧尤其足趾远端的创面,血管蒂长度仍显不够、旋转度有限[1]。有报道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创面,因第一跖背动脉的变异、缺如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以足底内侧或外侧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但此皮瓣能提供的皮瓣面积有限,仅适合修复足内外侧较小的创面。 带跗外侧动脉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的优点:血管蒂较长,旋转弧大,可以覆盖所有足远端创面;含有知名动脉且解剖位置恒定,切取方便,血供好,易存活;皮瓣质量好,薄而柔软,不臃肿,色泽与受区相近;供皮区为足的非负重、非摩擦区,术后活动受影响较小;无需吻合血管,无需二期手术断蒂;可与腓浅神经及其分支合并移植,使感觉恢复。缺点:牺牲了足背动脉,供区无法直接缝合,需另行植皮修复。 3.2 跗外侧动脉皮瓣的解剖特点 胫前动脉经上下伸肌支持带后,移形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在足背部的主要分支有跗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及第一跖背动脉。跗外侧动脉在距舟关节平面的高度[位置恒定位于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下(26±1.1) mm处]由足背动脉发出,终末支与跟外侧动脉及弓状动脉形成血管网;距舟关节平面中点与第五跖骨底的连线为血管轴的体表投影,皮瓣回流静脉有深浅两组,深组为跗外侧动脉的伴行静脉,浅组为足背浅静脉,汇入小隐静脉,能保证皮瓣血供;跗外侧动脉在以下3个部位发出了皮支:a)跗外侧动脉起始点;b)趾短伸肌深面发出肌皮穿支;c)趾短伸肌肌腹外缘、近骰骨结节处。临床上常以跗外侧动脉在骰骨结节处发出的皮支为蒂设计足背外侧皮瓣。皮瓣内有一条皮神经即足背外侧皮神经。 3.3 跗外侧动脉皮瓣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a)术前常规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足底深支与足底动脉及它们间交通支情况。手术时可以继续向肌肉深面分离出血管蒂,使游离血管蒂延长,以获得较大的旋转覆盖范围,防止血管扭曲或成锐角受压;b)皮瓣深度至深筋膜即可,跖跗骨及伸肌腱表面的筋膜组织需保留,否则影响供区植皮成活;c)如遇血管较细时保留血管周围0.5 cm宽的筋膜组织,以保护其伴行静脉不受损伤[2];d)皮瓣的设计要充分,供区要比受区宽0.5~1.0 cm左右,避免皮瓣因张力大而影响血运[3];e)皮瓣掀起时应在跗外侧动脉深层解剖,动脉浅面不能游离,否则血管与皮瓣分离,切取皮瓣皮缘时应将深筋膜包含在内;f)切忌应用驱血带驱血,这样可以让皮支血管有一定的充盈,有助于皮支血管蒂辨认,避免损伤;g)皮瓣穿过趾短伸肌隧道时,要向远端游离扩大隧道,以防牵拉损伤血管;h)供区创面深浅不一,植皮时要保证皮片完全敷贴于创面,必须使用打包法充分挤压皮片;i)术后可应用解痉药物,但不主张使用抗凝药物,避免创面出血导致皮瓣下血肿形成。【参考文献】 [1]Shikawa K,Isshiki N,Suzuki S,et al.Distally based dorsalis pedisisl and flap for coverage of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foot[J].Br J Plast Surg,1987,40(5):521525. [2]蔡锦方,丁自海,陈中伟.显微足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35. [3]陈伟明,叶劲,邓永高,等.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