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顶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17例
发表时间:2009-10-09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苏功频 作者单位:414000 湖南汨罗,汨罗市白水中心医院
【关键词】 折顶手法 整复夹板固定 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临床治疗相对困难。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7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粉碎性骨折,应用折顶手法闭合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0例,女48例; 4例为双侧;年龄27~78岁,平均52.5岁。
1. 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整复 患者卧位或坐位,患者前臂旋前,一助手握住患者肘部,术者双手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双手食指放于骨折远端掌侧,其余三指扣紧伤者大小鱼肌,触摸准后沿着前臂长轴方向对位牵引2~3min,纠正重叠后,迅速尺偏矫正侧方移位,随后双手拇指按压远端骨折块加大骨折成角,配合双手示指骤然折顶,同时使腕关节掌屈。手法后,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尺偏掌屈位,放置压骨垫,安放夹板固定。复查X线片。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当日开始指间、掌指关节主动伸屈功能锻炼。术后第4、8、12、16天定期复诊拍片。根据肿胀情况调整夹板松紧度, 1周开始肩、肘关节功能锻炼, 4~8周去除夹板固定,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改良Mcbrl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就患者主诉疼痛及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功能、握力、满意程度;临床腕关节动度、握力、处理有无畸形;X线检查关节面复位情况,有无骨性关节炎的改变及并发症进行综合评价。分为优、良、可、差4级。
1.4 结果 本组78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39例,良30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8. 46%。
2 讨论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为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多发于中年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1〗。也是骨科门诊、急诊的常见病种。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伤,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得这一脆弱部分发生骨折。有移位的骨折绝大多数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法治疗〖2〗。传统医学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治疗经验。(1)轻快准确的手法,是复位的关键。施术前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减少恐惧、畏痛心理。对于年老、体弱及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局部血肿内麻醉或臂丛麻醉常是必需的。本手法简便易行,两人协作,手法动作轻、快、连续性强,省时省力。(2)维持有效的固定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术后放置压骨垫,有利于维持复位及矫正部分错位,减少再移位。及时复诊,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固定的效果。在本组病例中笔者观察到不放置压骨垫或外固定松动造成骨折再移位的几率明显升高。不稳定性骨折,以常规方法治疗,早期虽可成功,但却难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晚期移位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小夹板固定后的管理是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手法整复后,就是完全依靠外固定来维持。笔者从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小夹板外固定极易松动、导致固定失效,建议遵循Blatter〖3〗的观点,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第4、8、12、16天时行X线检查,并及时调整。(3)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积极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与治疗结果紧密相关,要坚持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应从固定后开始,不仅积极活动指间关节,也要重视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在治疗中应注意及时指导,鼓励、督促病人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4)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外标准包括恢复掌倾角、桡骨斜度和高度,对位差者, 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骨折粉碎、原始背倾角>20°、原始骨折横向移位>5mm、原始桡骨缩短>4mm、关节内粉碎骨折,移位>2mm、并发尺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者均属于不稳定骨折,骨折复位后常因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畸形愈合等继发疼痛及功能障碍。上述骨折年轻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本组2例疗效差的患者就是关节内粉碎骨折,复位不稳定。总之,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复查及时、适应证选择是折顶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1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37-445.
2 张惠法.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关问题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58-59.
3 Leibovix SJ,Geissler WB. Treatment of comples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Orthop Clin North(Am), 1994, 5: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