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14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彭元华 作者单位: 广东东莞,东莞市桥头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泌尿系结石 临床观察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其治疗多采用清热利尿、化石通淋之法,临床上单用抗生素加平滑肌舒张剂及中成药治疗往往效果不满意,因为仅为西药抗炎解痉止痛,而中成药药力较弱,且久服用有损机体的气血功能,有耗气伤津之弊端,而结石需要较大下行中药制剂,使结石顺势而出。笔者自2009年8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8~55岁,病程短者2周,长者2个月至6年。其中肾结石42例,输尿管结石35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9例;结石直径>1cm者14例,0.5~1cm者56例,<0.5cm者10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肾绞痛发作史,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并经腹部B超或腹部平片或肾盂静脉造影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左氧氟沙星片0.2g,每天1次,饭后口服;净石灵胶囊0.6g,每天3次,口服。同时视病情需要,加服解痉止痛剂,共服7天。
1.2.2 治疗组
采用上述组的用药,剂量、方法和疗程亦相同兼用三金排石汤(自拟):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各30g ,木通、路路通、王不留行15g,滑石、牛膝、皂角刺、刺蒺藜、穿破石、泽泻各15g,甘草5g;疼痛者加用白芍15g,延胡索12g,川楝子9g;壮年男子加用三棱9g,莪术9g;血尿者加白茅根15g,白及12g;肾盂积水者加茯苓、猪苓。老年体虚者加用黄芪、生地,以免过多泄泻。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用500ml,服药后30min做上下跳跃运动,利于结石下滑排出。剧痛者可适当运用黄体酮针、山莨菪碱针、维生素K3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和扩张平滑肌。疗程14天。治疗第1周、第2周进行疗效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肾、输尿管、膀胱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消失,B超及腹部平片检查结石部位下移或结石变小。无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改变检查均无改变。
2.2 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肾结石痊愈18例,有效16例,8例无效;输尿管结石痊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痊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2%。结石排出时间最短为3天,服药45天无效者可停药,无效和易复发者要隔半年可预防性服用。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8岁,工厂主管。双侧腰间疼痛2个月,以改变体位时加重,近日痛不可忍,小腹部有放射性的疼痛,小便偶有中断,在本单位作腹部B超示:左肾盂有一0.8cm×0.4cm,右肾输尿管上段0.5cm×0.4cm大小的结石,经抗解痉止痛治疗无缓解,劝其碎石或手术治疗,均拒绝。于2009年10月开始中药治疗,配用苏打片碱化尿液。患者形体肥胖,喜饮啤酒,小便黄赤有中断,舌质红胖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湿热内蕴,瘀血内阻,导致“石淋”。给予中药“三金排石汤”,服7剂,服7剂后症状消失,B超复查2次,阴影消失。
4 体会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人群1%~5%患有泌尿系结石,且复发率高达50%~80%。本病属于中医“石淋”、“血淋”范畴,其原因多属于下焦湿热,煎熬尿液而成石,结石停留必阻遏气血而成血瘀,结石排出又要靠气血的推动,因此治疗上采用三金排石汤。方中用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滑石有溶石排石之效,泽泻、牛膝、路路通、王不留行可促进利尿,以利排石,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可增加尿液量及增加输尿管蠕动。地龙、王不留行、牛膝活血利尿,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对输尿管平滑肌有明显作用,能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和幅度增加并出现新波,从而推动结石下移;活血化瘀尚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吸收,减少粘连而利于嵌顿结石排出,且地龙能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而止痛,牛膝同时能引药下行,乌药理气止痛。
综上所述,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效率高(近90%),无明显痛楚,病人有较好的依从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