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创伤性睾丸移位致双侧隐睾1例

发表时间:2012-02-10  浏览次数:540次

  作者:甘道举,陈善勤,赖建平,江军,靳风烁  作者单位:1.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2.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重庆 400042

  关键词:隐睾;创伤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23岁。因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周入院。该患者出生时经产科医师确诊两侧阴囊内均可触及睾丸。8岁时被一男青年用脚踢中会阴部,当时即导致阴囊疼痛难忍、肿大,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1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双侧阴囊内无睾丸。患者既往无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等病史及下腹部手术史。入院查体:第二性征无明显异常,双侧阴囊空虚,左侧隐睾位于外环口上约2cm,右侧隐睾位于腹股沟管中部,左右大小相近,约3cm×2.5cm×1.5cm,质地柔软,活动度差,双侧睾丸均不能推入阴囊。B超提示:隐睾的声像图较正常睾丸略小,大小约2.8cm×2.5cm×1.5cm,呈卵圆形,轮廓清晰,边界欠光整,内部呈均匀分布的细小点状实性低回声结构,距皮下约1.5cm。拟诊为双侧外伤性隐睾。行睾丸松解固定术,术中见双侧腹股沟管解剖层次清楚,鞘状突已闭,精索迂曲并与周围组织粘连,部分精索粘连成团。睾丸大小与B超结果一致,弹性良好,双睾丸周围有明显的粘连,附睾与睾丸附着正常。遂手术将双侧睾丸彻底松解,牵入阴囊无明显张力,肉膜内固定术,7日后出院,随访2年,未发现双睾丸发生萎缩及癌变。

  2 讨 论

  隐睾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上继发性隐睾一般多为不恰当的医疗行为所致[1],而创伤性隐睾并不多见,尤其是双侧同时发生。小儿提睾肌肌力强,而腹外斜肌较薄弱,外环口相对较宽大,当遭受暴力撞击的瞬间,腹肌及提睾肌强烈地收缩,可使睾丸移位于腹股沟管,甚至腹膜后,形成深部脱位[2]。检查时遇精神紧张或寒冷刺激后,睾丸也可上缩至外环口甚至腹股沟区。睾丸、精索出血,各种化学性炎性刺激及继发感染,均可刺激提睾肌收缩,使睾丸离开阴囊,睾丸周围形成粘连,移动度减小,睾丸固定,久之即造成隐睾。部分睾丸还会发生精索扭转,如不及时发现并作出妥善处理,可能导致睾丸坏死。由于睾丸所处的环境温度较高,日后极易发生发育停止、萎缩、不育、癌变等并发症。单侧隐睾者中有40%不育,双侧隐睾者高达70%不育[3],且一般认为,睾丸肿瘤中8%-15%发生于隐睾,隐睾发生癌变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0倍[4]。此外,隐睾对患者生理、心理诸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各种损伤事件较多,而目前对本病的漏诊率仍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本病较少见,医生、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由于其他部位的损伤较重,而漏掉了检查会阴部,造成漏诊,延误早期诊断。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警惕本病的发生。如小儿有会阴部损伤,家长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就诊,正确处理睾丸、精索及阴囊的损伤。如诊断不够明确,可及时行彩超检查,必要时可行睾丸放射性核素扫描,定期复查睾丸位置及发育情况。对全身的多发伤,一定要作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及时诊断、修补、复位并妥善固定受伤的睾丸,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何大维,李旭良,龚以榜,等. 小儿医源性隐睾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0,25:428429.

  [2]谷江,李登宝,游万祥. 创伤性睾丸脱位4例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18:506507.

  [3]裘法祖. 外科学 [M]. 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605.

  [4]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