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附63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黄坤,段云平,高宝山,钱盛伟,常庆勇,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01)

  【关键词】 舌咽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神经根切断术;随访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手术治疗63例舌咽神经痛(GPN)病人,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27~81岁,平均55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33例,右侧30例。主要表现为咽部及舌根疼痛,或外耳道及耳后疼痛,为阵发性刀割样痛,可通过刺激“扳机点”诱发。病史1~15年。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可部分缓解。本组行微血管减压术(MVD)55例,神经根切断术(RZT)8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并常规行心电、血压监护。显微镜下锐性切开蛛网膜,充分松解其与舌咽、迷走神经间的黏连,明确责任血管后,以Teflon棉片垫于神经和责任血管间。在少数病例中,对舌咽神经的压迫是由小脑本身或突出于第四脑室侧孔的脉络丛造成的,此时同样可用Teflon片垫开小脑的压迫部位,或在切除部分压迫神经根的脉络丛后局部垫以Teflon片,以达到减压目的。对不适合行减压术者,电灼并切断舌咽神经根部以及迷走神经根上部的1~2根细小根丝。当病人述疼痛消失,且反复多次作吞咽等诱发动作而疼痛不再出现时,结束手术。

  2 结果

  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完全缓解。手术过程中,9例行MVD者曾出现一过性心律过缓,血压下降,暂停操作5~10min,未作特殊处置,症状自行缓解。行RZT者3例中术后1周内述咽部发干、麻木,1周后亦自行缓解。本组随访5~12年,61例疼痛无复发;2例分别在术后1.5、2年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后治愈。

  3 讨论

  血管压迫并不是GPN的唯一原因,本组术中见11例(17.5%)无明显的血管压迫,其中5例舌咽、迷走神经根部存在较严重的蛛网膜增厚、黏连,并对舌咽、迷走神经产生包裹,使之出现扭曲,2例还同时存在小脑对舌咽神经根部的压迫;另6例可见第四脑室的脉络丛自侧孔突出,黏连并压迫舌咽神经根部。

  局麻下行MVD治疗时,必须同时进行心电和血压监护。对蛛网膜应行锐性分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牵拉造成出血。更重要的是,钝性分离蛛网膜易对迷走神经造成过分牵拉,致迷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吞咽和声带功能障碍,及明显的心血管功能障碍,重者可出现心动过缓性眩晕,需要安装心脏起博器治疗。不适合行MVD者应采用RZT治疗,对舌咽神经根可完全切断,而切断迷走神经时应小心,一般仅切断迷走神经根部上1/3的1~2支,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对于责任动脉明确的病人,首选MVD治疗;仅8例选择了RZT,其中5例无明确的责任血管,另3例责任动脉均有严重的动脉硬化改变,外观扭曲增粗,弹性较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