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颅脑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433次
作者:赵永静,朱建华,张淑娟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铁铃
【关键词】颅脑降温仪;神经内科;应用;护理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是脑血管病,因为病变损害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高热。而高热致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而引发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因此脑损伤中枢性高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科自2004年将颅脑降温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因脑血管疾病引起高热入院的患者78例,其中脑梗死 32例,脑出血46 例;男45例,女 33 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51.3岁。体温在38.5~39.2℃之间。
1.2 方法
1.2.1 冰毯和冰帽的使用 将冰毯平铺于两张橡胶单中间,橡胶单上铺中单,中单上端与患者肩部平齐,这样可使患者的背部、腰部、臀部都置于冰毯上,接触面积大。患者皮肤不可接触橡胶单。将毛巾平铺于冰帽中,并将患者头部置于其中,双耳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冰帽应安放合适,置于患者头下部着力处,防止冰帽下缘上翘,致使患者脖颈处受力。头部应抬高15°。
1.2.2 参数调节 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先将机器制冷30min,开始工作,根据患者体温调节预置温度。冰毯一般调至17~25℃。冰帽为-1~4℃,最低不得低于-5℃。
1.3 效果观察 78例高热患者使用颅脑降温仪后,可有效地将体温维持在37~38.0℃左右。其中72例的体温在37~37.5℃之间,6例在37.5~38.0℃之间。
1.4 讨论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危重征象之一,主要是由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多见于丘脑、脑干、脑室出血及脑干梗死,亦常见于脑疝形成时。其临床特点是: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高,双侧皮肤温度也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高热可使脑脊液分泌量增加,分泌速度加快,从而使颅内压升高,加重脑水肿,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2]。颅脑降温仪的使用,能使体表温度降低,降低颅内压,降低耗氧量,恢复能量供给,减少乳酸蓄积,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促进脑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温度每降低1℃,耗氧量和血流量均下降6.7%[3]。以往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多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及冰袋降温,降温效果并不理想,速度缓慢,患者极不舒服。而颅脑降温仪的使用,不但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制冷也迅速。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要使患者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使用颅脑降温仪的过程中应根据体温变化调节预置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以免降温速度过快引起患者寒战。高热患者经2 h左右体温降至38℃左右,降温速度以0.5℃/h~1℃/h为宜,要保证体温不低于35℃,因为体温下降,体温调节中枢不能维持有效体温,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如血压下降,会加重脑的缺血性损害,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呼吸、脉搏慢,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
2.2 病室环境 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地面每日用巴氏消毒液拖2次,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当预置温度低于室温5℃以下,会出现冷凝水现象),良好通风,减少探视人员,陪伴人数以1~2人为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2.3 皮肤护理 冰毯置于患者躯干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冻伤和褥疮。因此冰毯应平铺于床单下,勿皱折,防止雾水渗湿,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按时翻身按摩,每小时翻身1次,防止拖、拉、拽。翻身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硬结,对骨隆突及受压处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张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褥疮及冻伤的发生。同时在使用冰帽的过程中,注意耳部的保护,以免冻伤,及时更换潮湿毛巾,保持冰帽内的干燥。
2.4 防止感染 患者处于低温环境下会出现免疫力降低,易发肺部感染,故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日雾化吸入2次;每日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感染,密切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会阴护理2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定时夹闭尿管,以训练膀胱功能。预防泌尿系感染。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应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不能经口进食时,采用鼻饲提供营养。
2.5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皮肤颜色改变,如皮肤青紫表示静脉血瘀积,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停止。做好肢体保暖,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皮肤较长时间受潮湿,易出现腹泻、腹胀,应及时给予纠正,注意肢体保暖。
2.6 角膜护理 对眼不能完全闭合者,定时点滴眼药水,并外涂眼药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防止角膜溃疡。
2.7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神经内科多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血管本身基础不好,使用颅脑降温仪后血管收缩,加上使用脱水剂时间长,脱水剂渗透压高,刺激血管,因为要保证脱水剂不渗出血管外,输液时要注意输液肢体保暖,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既保证脱水剂快速输注,又能保护患者血管。
2.8 合理掌握使用时间由于长时间低温治疗可加重脑缺血,使用以3d~7d为宜[4]。当患者体温持续<37℃达24h~48h,病情基本稳定后可试验性停机,停机期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病情稳定则可撤机,如T>38℃,可再次启动降温毯,可多次重复操作,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应用时间,以确保体内温度达到有效治疗要求。
2.9 颅脑降温仪的管理 及时排除影响降温效果的因素,经常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导水管保持通畅,避免扭曲,制冷水位有无缺失。
【参考文献】
[1] 王鲁群,杨玉萍,武翠萍,等.中枢性高热降温方法的比较[J].现代护理,2001,7(7):3-5.
[2] 江基尧,朱诚.国外亚低温与脑损伤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杂志.神经外科学分册,1993,20(1):4
[3]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9-200
[4] 何秒莉.降温毯在重度脑损伤的应用及护理62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