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罗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61例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0 浏览次数:420次
作者:何忠其1,陈松平2 作者单位:(1江苏省如东县兵房中心卫生院内科,如东226412;2如东县人民医院内科)
【摘要】 目的:比较氟罗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泌尿系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61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氟罗沙星组(n=31)和左氧氟沙星组(n=30)。分别静脉给予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均连续用药7 d,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平均治疗费用。结果:氟罗沙星组患者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而平均治疗费用却低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相比,氟罗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更好、费用更低。
【关键词】 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泌尿系感染
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bid,连续7 d[3]。同时嘱所有患者平时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
1.2.2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常规做好记录(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肾区叩击痛等)。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直至恢复正常为止。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尿液和中段尿细菌培养。
1.2.3 疗效判断标准
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照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恢复情况,病原菌清除情况将泌尿系感染分为痊愈(上述4项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2项不正常)、无效(用药3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4级标准评定[3],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细菌学疗效以细菌清除数计算细菌清除率[4]。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tata10.0统计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实验过程中,除左氧氟沙星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外,其余病例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所有观察对象无中途退出者。
3 讨 论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慢性及反复感染可致肾损害(幼儿期需排除先天性梗阻)及瘢痕的形成。泌尿系感染的常见临床症状为腰痛,常见原因多为肾脏及肾周围疾病,由于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等)而使腰部产生了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引起腰痛。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尿路感染还常引起尿液异常,出现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指一类含有4-喹酮母核的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5]。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螺旋酶(细菌的Ⅱ型拓扑异构酶,具有独特的超螺旋及舒张活性)而阻断DNA的复制。左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都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萘啶环的7位上连有哌嗪环、6位处又引入了氟原子,故又称氟喹诺酮类。此结构提高了抗菌活性、增宽了抗菌谱,同时成本低廉、不良反应小。左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不仅对革蓝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均有广谱抗菌作用[6],还对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高度敏感。其渗透性强、蛋白结合率低、在体内分布广极为广泛,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而干扰DNA合成。蓄积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的药物在感染部位释放后,使感染组织的浓度大大高于正常组织,增强临床效果。本实验结果显示,氟罗沙星在泌尿系感染的治疗率和细菌清除率上要优于左氧氟沙星,这可能与氟罗沙星的体内抗菌活性要远远高于左氧氟沙星有关。陈新谦等[7]研究显示氟罗沙星用药后主要器官中浓度接近或高于同期血浓度,半衰期长达9~14 h ,有效浓度可维持24 h,因此每日用药1次即可,且大部分(70%)以原形由尿排泄,尿浓度较高,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好。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是环丙沙星的8甲氧基衍生物,鉴于其价格的昂贵,目前很难在乡镇医院得到普及。
本实验显示,结合农村经济水平的实际状况,氟罗沙星更适合广大农村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用药。当然,鉴于本研究的样本量仍较小,观察时间仍较短,今后将进行大样本观察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蔡璇, 李从荣, 施金玲, 等. 加替沙星对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11):1285-1287.
[2] 许永玲. 氟罗沙星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6):983-984.
[3] 张涛.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14):101-103.
[4] 霍丽, 王慧玲, 王镇山, 等. 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临床试验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6): 1731-1733.
[5] Anderson VR, Perry CM. Levofloxacin: a review of its use as a high-dose, short-course treatment for bacterial infection[J]. Drugs, 2008, 68(4): 535-565.
[6] 卢爱军. 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6): 355-357.
[7]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等. 新编药物学[M]. 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09-115.
[8] 顾本宏, 徐瑞云, 吴满香, 等. 舍尼通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9(1):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