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03 浏览次数:402次
作者:孙建国 陈家璧 颜醒愚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提高对附睾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附睾结核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3.7岁,单侧19例,双侧3例,绝大多数表现为患侧阴囊疼痛,8例伴红肿,1例尿液从肛门排出。全部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均可触及阴囊内包块,6例同侧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B超可见特异性声影,11例胸片可见结核改变;全部患者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单侧附睾切除10例,单侧阴囊内容物切除9例,双侧阴囊内容物切除3例。结论:本病如能早期发现,结节较小,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结节可能消散,否则应在抗结核治疗无效后果断手术切除。
【关键词】 附睾;结核;诊断;治疗
附睾结核是一种较常见的男生殖系统疾病,好发于青壮年,早期诊断有时较困难,如累及睾丸,常造成不育及需切除阴囊内容物,给患者的生育及身心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7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附睾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年龄24~66岁,平均33.7岁。病变位于右侧7例(31.8%),左侧12例(54.5%),双侧3例(13.6%)。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阴囊疼痛,8例(36.4%)伴有红肿,1例(4.5%)见尿液从肛门排出。全部均无结核中毒症状,也无尿频、尿急、血尿等泌尿系症状。患者局部均可触及阴囊内包块,6例(27.2%)同侧输精管增粗质硬,呈串珠状。辅助检查中,B超声像图见附睾增大,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并可见钙化的声影,提示为炎症性病变20例(91%),占位性病变2例(9%)。胸片检查提示为陈旧性结核7例(31.8%),浸润性结核4例(18.2%),其余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6例(27.3%),血沉增高9例(40.9%)。22例病人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其中单侧附睾切除10例(45.5%),单侧阴囊内容物切除9例(40.9%),双侧阴囊内容物切除3例(13.6%)。
2结果
本组病人手术治疗前均接受2~3周抗结核治疗,其中1例术中发现有窦道通向直肠腔,故行阴囊内容物切除加窦道切除。全部患者术后继续应用异胭肼、利福平、链霉素或乙胺丁醇治疗3~6个月。
2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18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无异常情况发生,身体其他部位未再发结核病变。
3讨论
附睾结核是男泌尿生殖系中最常见的病变,有文献报告占生殖系统结核的48.5%,多数继发于泌尿系结核,也可继发于其他脏器结核病变(主要是肺结核)。继发于泌尿系结核者,附睾病变的首发部位是尾部,以后再扩散到整个附睾全部;而继发于其他脏器结核者,因是血行播散所致,故其首发部位是附睾头部,以后再扩散到全部。本组病人常规B超检查泌尿系均无异常发现,故未再行IVU、CT等检查,因此推测本组病人是继发于其他脏器结核病变,但该组病人只有4例浸润性肺结核及7例陈旧性肺结核,可能的原因是肺部病变较久,目前胸片检查无异常发现。附睾结核早期体检可在头部或尾部触及结节,如不及时治疗,继续发展可累及睾丸则体检时无法分清附睾和睾丸。本组行阴囊内容物切除比例较高,与本组病人就诊距发病时间较久有关。附睾结核如果波及输精管,可使输精管增粗变硬并呈串珠状改变,本组病人中有6例体检时可触及输精管增粗变硬。附睾结核形成干酪样坏死,可发生破溃伴窦道形成,难以愈合,本组有3例发生阴囊皮肤破溃,有1例发生直肠破溃,均说明上述病人病变已较晚期。
附睾结核发病早期多位于附睾尾部或头部,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体检可发现附睾结节,此时的诊断需结合血沉、胸片、B超、结核菌素实验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但确诊需作病理检查或结核杆菌培养。本组3例阴囊皮肤破溃者直接用破溃的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绝大多数作者提倡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1-2]。有作者认为磁共振成像既能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又能显示附睾结核的侵犯范围,可用于早期诊断[3]。因为早期附睾结核的临床表现与非特异性附睾炎、附睾腺瘤、附睾精子肉芽肿非常相似,需注意鉴别。当附睾结核侵及睾丸时,还需与睾丸炎或肿瘤等疾病鉴别。因为临床上急性或亚急性附睾炎较多见,故附睾结节首先应考虑该疾病,但如抗炎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患结核的可能。
附睾结核多伴有泌尿系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故不能单纯满足于附睾结核的诊断,需要通过胸片、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来找到原发病因,以同时治疗。首先,应早期、规律、全程、足量、联合用药进行抗结核治疗。如用药后结节无缩小,则考虑行手术治疗。如附睾结节局限行附睾切除术,结节累及睾丸则行阴囊内容物切除术,如皮肤有破溃则加行阴囊皮肤切除,如有窦道则需加行窦道切除,术后还应抗结核治疗3~6个月。本病如能早期发现,结节较小,给予及时抗结核治疗,结节可消散,免予手术,预后较好,否则应在抗结核治疗后果断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 李军,孔垂泽.附睾结核32例诊断和治疗[J].中华男科学,2003,9(7):553-554.
[2] 刘学锋,闻宁,吴斌.附睾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1):822.
[3] 高源统,李振勋,明兵,等.附睾结核的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10(5):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