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Castleman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3-17  浏览次数:515次

作者:李永彬1,江少波2   关键词:Castleman病;诊断;外科手术

  Castleman病(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上分为局灶型CD(LCD)和多中心型CD(MCD)。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hyaline vessel, HV)型、浆细胞(plasmacyte, PC)型、混合(mixed)型即透明血管浆细胞型(HVPC)。由于对本病认识不深,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因发热1周,发现腹膜后肿块10d入院。入院检查:HB 91g/L,白蛋白32.0g/L,白球蛋白比例0.6,AST 43Iu/L,总胆红素37μmol/L,直接胆红素20μmol/L。免疫球蛋白A426g/L(正常120-400g/L)。HIV(-)。骨髓穿刺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伴溶血可能”。CT显示右肾内前方巨大软组织肿块。MRI显示后腹膜右肾内前方占位性病变伴右肾门受累,脂肪肉瘤可能;右肾盂轻度积水,B超显示右肾门区占位;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恶性肿瘤,癌伴淋巴结转移。入院诊断:①右腹膜后肿块;②缺铁性贫血。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右肾与腔静脉之间,与腔静脉黏连、浸润,与右肾不能分离,约14cm×6cm×5cm大小,质硬肿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淋巴造血组织有恶性肿瘤可能,遂行后腹膜肿块及右肾切除,并予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淋巴结呈髓索处成熟浆细胞增生,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后腹膜肾周血管滤泡性增生,又称Castleman病,浆细胞型。术后1年复查,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2  讨    论

  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研究较多的是病毒感染与免疫调节异常。Castleman病主要以慢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病变部位不定,临床表现多变,早期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本例患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功能异常等多系统损害;肿块位于后腹膜,伴有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局部产生浸润与压迫,但部位单一,考虑局灶型Castleman病较适宜。本例患者物理检查考虑更多的是恶性肿瘤转移,单从临床表现也难以确诊。在剖腹探查有病理学诊断后,才能确诊为Castleman病PC型。这说明临床与病理结合的重要性,否则容易漏诊、误诊。局灶型CD应手术切除,术后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迅速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复发者少;对手术难以切除的可选择放疗。多中心型C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虽然肿块巨大,但因为病灶较为集中,病变范围狭窄,手术切除病灶完整,1年后复查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CT未见异常。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