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从肾论治月经病

发表时间:2012-08-23  浏览次数:881次

  作者:丁森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2002级七年制研究生 杭州 310053

  【关键词】 月经病 中医病机 肾

  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最为重要。本文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从肾论治月经病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中医对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的认识

  肾藏精,主生殖。《素问•金匮真言论》曰:“精者,身之本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故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功能,而以贮藏为主,使肾精不无故流失。

  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月经断绝。随着肾气的充盛,每月天癸必至,呈现消长盈亏的月节律,经调而子嗣;其后又随肾气的虚衰,天癸亦渐竭,经断无子。故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冲脉为血海,广聚脏腑之血,使子宫盈满;任脉为阴脉之海,使所司之精、血、津液充沛。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若任虚冲衰则经断无子,故冲任二脉直接关系月经的潮止。然而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所以冲任之本在肾。

  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调和,经候如常。《冯氏锦囊秘录》说:“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阐述了肾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维系。胞宫司月经,肾与胞宫相系。《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难经》云:“命门者……女子以系胞。”又肾经与冲脉下行支相并,与任脉交于关元,与督脉同贯脊,故肾与冲、任、督脉相关,肾与胞宫相系,冲、任、督同起于胞中。

  肾与脑髓相通。肾主骨生髓通脑,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月经的产生,亦离不开脑的调节。

  总之,月经生理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为基础,更以肾气充盛,天癸泌至,任通冲盛,胞宫成熟为轴心,而肾则在此轴心中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

  2 肾在月经周期调节中的作用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激素作用于子宫,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依据肾藏志、藏精、主骨生髓以及髓聚为脑的理论,可知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肾中产生的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在月经产生的生理过程中,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从功能的吻合上看,天癸在月经产生过程中,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的环节,并使经血来潮。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使内膜剥脱出血,月经来潮。因此,冲任对胞宫、卵巢对子宫,在月经产生过程中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类似于卵巢的功能。可见,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中医学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过程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性腺轴环路相对应,从而为肾主导月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肾对妇女月经的影响,不仅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还可以通过胞脉直接作用于胞宫。女子从月经开始来潮至月经闭止,整个生理阶段主要都取决于肾。

  3 辨证论治

  肾无论在月经的生理还是病理的发生过程中都具有其特殊意义,故临床调治月经病当从肾论治。易水学派赵献可主张“调经以滋水为主”。傅青主从对经水本源的明确认识,确立了补肾是调经第一要法。现代中医妇科对补肾调经之法亦十分重视,在临床上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及阴阳两虚。

  3.1 肾气虚 冲任之本在肾,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损伤肾气,致精不化血,冲任血海匮乏,可发生闭经、月经迟发、月经过少等;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临床上常用补益肾气之法调治,从肾阴阳两方面着手调补,阳生阴长,肾气自旺。或在调补肾阴阳之中适当加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养先天。常用方如肾气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补肾固冲丸。若先天不足,天癸不能至期成熟、泌至,又常于补肾益气方药中佐以健脾阳胃、益胃生津之品,先后天共养之。

  3.2 肾阳虚 肾阳虚,命门火衰,上不能暖土,水湿下注,发为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等;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聚湿成痰,痰浊阻滞冲任、胞宫,可致月经后期、闭经等;肾阳虚,血失温运而迟滞成瘀,血瘀阻碍生机加重肾虚,致肾虚血瘀,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更为复杂的疾病。此时宜温补肾阳,补益命门之火,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常用药如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仙茅、补骨脂、菟丝子、鹿角霜、益智仁、蛇床子等。代表方如右归饮、右归丸等。须注意其性味热者不可过用,因“妇人之生 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3.3 肾阴虚 多因先天不足,素体阴虚或青春期天癸初至或更年期天癸将竭,或房劳多产,或久病、热病、大病耗伤肾阴。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等;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致痛经等;若阴虚生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经间期出血等。此时宜滋肾益阴,常用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等。方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故滋肾补肾时,应注意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总之,肾在月经的生理、病理上具有重要地位,月经病从肾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月经病的治疗应立足以肾为本,只有使肾之阴阳平衡,冲任调和,月经才能正常来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