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上皮内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635次
作者:苗月芬 【关键词】 上皮内瘤;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意义,,
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属于癌前病变,从根本上来说是根据细胞核的间变程度来界定的一个概念。低倍镜下,其腺体结构正常,外绕中等量间质。PIN的腺体大、出现分支、乳头和波浪状腔缘,与前列腺良性腺体类似。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高级别PIN表现为核大、深染、核重叠、胞浆略嗜碱及上皮增生,周围基底细胞可见。有时可以见到缺乏纤维血管轴的微乳头,类似与乳腺癌中所见。高级别PIN中,靠近基底膜的细胞核仁更加明显,PIN的级别常由这些细胞来决定。在增生更明显的病例可以见到架桥(Roman bridge)和筛状结构等。PIN的腺体结构特点被描述为平坦型、丛状、微乳头和筛状。丛状和微乳头结构的腺体属于PIN已被广泛接受,而平坦型和筛状结构腺体是否属于PIN目前尚有争议。低级别PIN表现为导管和腺泡上皮簇状增生,细胞拥挤,腺管内腔面不规则,细胞核大小明显不同。可见到长梭形的浓染的核和小的核仁,但核仁多不明显,诊断PIN的标准应包括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两个方面。一些病理学家不愿意诊断低分级PIN,认为它与良性上皮和反应性的不典型增生很难鉴别。 1 诊断标准
见表1。表1 PIN诊断标准特点(略)
2 鉴别诊断
同高级别PIN鉴别最重要的是筛状结构的前列腺癌(Gleason3),两种筛状结构鉴别起来比较困难,但这并不总是诊断的关键。实际上,不论筛状结构属于PIN或Gleason3级前列腺癌,非典型筛状结构总可见到小的浸润性前列腺癌性腺泡。如果筛状结构大而不规则,可以认为是癌性的。筛状结构的高级别PIN同前列腺原发性导管腺癌区别比较困难,导管癌常见于尿道周围区域,PIN在此区域并不常见。导管癌常可见到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PIN却很难见到纤维血管轴。导管癌可见粉刺样坏死,而PIN罕见。更重要的是,导管癌由比较大、扭曲、背靠背的腺体构成,而PIN的腺体在大小和分布上都比较正常。此外还需与一些增生化生性病变相鉴别,具体见表2。表2 PIN的鉴别诊断正常解剖结构和胚胎残留(略)
3 PIN的临床意义
PIN的临床价值在于它与前列腺腺癌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正因为PIN对前列腺腺癌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标本中有PIN的存在就证明此前列腺内可能有共存的前列腺腺癌存在。高分级的PIN对预测前列腺腺癌尤其可靠。如果有高分级的PIN存在,建议对患者密切随访和反复穿刺活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PIN和早期浸润性前列腺癌的肯定有效的方法。但是穿刺标本由于太细小,不能做免疫组化,难于做出肯定的病理诊断。临床医师如怀疑前列腺癌的话,可以重复活检,如果多次活检都不能诊断前列腺癌,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跟踪随访。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随访2 a。之后,每12个月复查,终身随访。病理工作者一定要完全掌握PIN的诊断标准,并能和其他类似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相鉴别。病理报告应包括是否有PIN的存在以及分级和病变的范围,高分级PIN的临床意义要比低分级的PIN的意义更大,PIN的另一个意义是它可以作为化学诱癌以及防癌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因为前列腺癌生长较慢,无论在动物还是在人类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随访某些致病困素,能否诱发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前体PIN是一个有用的诊断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可能出现前列腺癌。
参考文献:
[1]回允中,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2211223.
[2]夏同礼.现代泌尿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