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外科学》

脑卒中继发癫痫49例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1130次

现阶段,脑卒中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异常引起,临床特征为半身不遂、智力障碍、口脸歪斜等。癫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32~76岁,平均(53.91±1.52)岁。本组49例患者,20例脑出血,29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全身抽搐或局部抽搐、紫绀、口吃含糊等。经诊断,本组患者均出现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按照患者的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早发性患者30例,对照组为迟发性患者19例。

1.2 方法:由于观察组与治疗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治疗。在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将10 mg剂量的地西泮针进行静脉滴注,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每天服用15 mg的卡马西平,2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服用时间(常规服用1年以上)。治疗组患者直接每天服用15 mg的卡马西平,2次/d,常规服用时间2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癫痫类型、病灶部位及脑卒中类型进行分析。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其未出现复发的症状。有效:短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但复发率高,需进行持续治疗。无效:患者的病症未出现好转,且有恶化的趋势。

2 结果

经临床诊断治疗,对照组病发几率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分析,观察组有18例患者处于皮质层,对照组 13例病灶在皮质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0 例患者为出血型脑卒中继发癫痫,对照组出血型脑卒中继发癫痫 12例,缺血型脑卒中继发癫痫7例,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继发癫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观察组癫痫病全身发作时间远远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24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好转,6例死亡。对照组5例死亡,14例病症反复发作,需进行持续治疗。

3 讨论

现阶段,脑卒中逐渐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且该疾病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癫痫症状,该病征具有非常高的复发率、致死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继发癫痫病的病例特征非常复杂,主要有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目前,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病机理并不成熟,主要是由患者的颅内缺血,导致新陈代谢功能紊乱造成的。部分患者因脑水肿造成患者颅内血压逐步升高,造成神经功能放电异常。治疗脑卒中过程中,药物、机械的使用导致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主要是由患者的原发疾病发生病变,导致患者的胶质增生神经功能异常。根据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患者中,早发性患者的发病几率远远高于迟发性。本组49例患者,早发性30 例,发病几率为61.22%,迟发性19例,发病几率为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告相符[1]。

目前,很多学者提出脑卒中继发癫痫与患者的发病时间、类型、病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全身发作是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较常见的临床特征[2]。患者在发病期间,经常会出现颅内出血,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发病机理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临床诊断阶段,对本组49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患者进行常规CT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31 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其中21例非特异性慢活动,7例患者出现散漫性神经异常,3例爆发性病征。本组早发性与迟发性出现癫痫全身发作患者26例,患者脑电波均出现异常情况。脑卒中患者易出现颅内组织受损,引起皮层组织受损破坏神经放电系统。观察组皮下层出血18例,非皮质层出血12例;对照组皮下层出血13例,非皮质层出血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3-5]。由此可见,皮质层出血是引发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病早期发作主是由患者的脑水肿、颅内组织缺血造成神经放电异常,破坏脑膜功能,继而引发患者出现不成程度的癫痫症状。脑卒中类型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患者颅内出血,造成颅内压升高,诱发颅内组织血管出现局部弥漫性痉挛症状,易引发脑卒中患者出现癫痫病征[6-13]。本组49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观察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例;对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机率高于缺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出现出血性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上述试验证明,脑卒中继发癫痫对加重患者的脑水肿与颅内出血的状况,因此, 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6]。由于脑卒中激发癫痫病患者的发病时间不同,因此,其病理机制也存在着差异。对于早发性患者可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为患者筋脉滴注10 mg剂量的地西泮针予以治疗,当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后,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停止地西泮针滴注,每天服用15 mg的卡马西平,2次/d,且患者必须持续用药1 年以上,降低癫痫病复发几率。对于迟发性患者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脑卒中疾病基本的得到控制,可直接让患者每天服用 15 mg的卡马西平,2次/d,必须持续服用2年以上。本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49例,其中早发性30例,迟发性19例。早发性患者 16例病情得到控制,而迟发性3例病情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临床疗效表明,早期患者在治疗的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抗癫痫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力与控制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也较短。迟发性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后,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且患者的不易得到控制,具有非常高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由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病理特征十分复杂,其由于患者的颅内出血状况、脑卒中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均影响着患者预后治疗的效果。因此,根据准确诊断患者脑卒中类型,并采取适当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桂秋萍,林久銮,等.难治性癫痫患者39例大脑半球瘢痕性脑回病理学观察[J].中国病理学杂志,2012,41(10):671.

[2] 丁宗烽,唐运林,姜富学.外伤性癫痫灶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25(5):315.

[3] 高国一,包映晖,梁玉敏,等.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13,7(3):1200.

[4] 黄远桂.脑卒中与癫痫[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3,5(5):449.

[5] 王晓周,莫丽亚,李晓凤,等.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08.

[6] 李景昉.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3(1):58.

[7] 郭子江,刘嘉俊,张少校.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0(1):140.

[8] 冯艳蓉,田鸿福.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吉林医学,3013,34(4):609.

[9] 杨雪荣.脑卒中后癫痛特点分析[J].新疆医学,2010,40(5):47.

[10] 姜 宏.脑血管病继发癫痈临床特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47.

[11] 侯秋慧,张苏明.脑卒中治疗十年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1):28.

[12] 张美林,黄 斌,陈阳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4):608.

[13] 郭 刚.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与痫性发作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2):5.

[收稿日期:2014-02-21 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