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外科学》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应对

发表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1121次

作者                 单位

鄢洁兰     资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641301

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现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月在我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共计48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9 例;年龄最小为2 岁,最大为93 岁;院前出诊接回者26例;在门诊行检查或候诊发生心跳呼吸骤停4例,自行送入院16例,治疗发生者2例。

1.2 复苏经过 通过对当班医护人员的回顾式询问及病历资料的查看,现场急救措施中3min 内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吸复苏的实施人数为48 例,达到100 % 。

1.3 结果 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12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死亡36 例,(含放弃抢救5例)占75 %,未发生纠纷和不良事件。

2 护理应对

2.1 病情评估 首先评估运动反应,其次是按DRABC 程序评估:D 指危险程度,R 指各种反应,A 指呼吸道通畅,B 指有无呼吸,C 指循环支持[1],第三是用听、问、看方法评估,这三种方法均在1min内完成。快速高效的急诊急救护理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评估伤情是首要环节。

2.2 急救处理 所有急救病例均应该在到急诊科的第一时间开始抢救,其核心是快速反应,实施综合的急救措施,分秒必争地开展救治工作。实施早期心肺复苏术和使用面罩式简易呼吸器,直至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的应用是心肺复苏抢救的关键。

2.3 启动紧急预案,保证有效实施 一旦有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急诊一线、二线医护人员、经治医护人员全部到场,全力救治。发挥群体优势,保证救治措施的落实。另外让家属感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即使抢救失败,也不会有怨言。

2.4 迅速建立有效给药途径 气道开放成功后,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立即用静脉留置针在近心端大静脉处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并连接三通管及妥善固定,确保复苏药物及补液顺利进行,防止转运过程发生脱管及刺破血管,方便反复加药,节省时间和人力,一次到位。

2.5 胸外按压、除颤及心电监护 护士完成以上操作,及时连接心电监护,电极不要妨碍胸外按压,配合医生进行高素质的胸外按压,快速有力按压,尽量减少中断。如有除颤指证,立即行除颤。2005 年复苏指南新建议将连续3 次单相波除颤改为1 次双相波电极,因为双相波除颤成功率高、损伤小,可减少反复电极的心肌损害,从而增加按压时间[2]。

2.6 应用冰帽保护脑功能 复苏过程应用冰帽,以有效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降低脑组织氧消耗量,对促进脑复苏有效。CPR 早期注意脑功能保护,有助于减少后期的缺血再损伤,减少神经损害,便于意识的恢复[3] ,同时还要做好基础护理及四肢保暖。

3 体 会

3.1 心跳呼吸骤停的最大特点是情况紧急,病人到急诊科后立即抢救,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而急诊护理管理者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护理路径是使救护工作达到迅速、准确、高效、安全的有力措施。

3.2 从护理层面来看,急诊单元的护理人员并非都是高年资护理专家,综合急救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经验甚少,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不能预见护理问题,抢救效率有待提高。管理者应对每次急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救治流程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急诊病人的停留时间,

3.3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4] ,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素质直接关系到病员的抢救成功以及医患之间的矛盾。所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应急技能刻不容缓,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就诊和发生,在急诊科是难以预料的,急救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忙乱、无序。为此,笔者回顾性地分析过去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隐患,进一步规范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流程,实行质量控制路径,人人参与管理,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药物器械准备不全、摆放位置不熟悉或对药物性能不熟悉等导致的紧张、慌乱或差错,也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救治措施出现遗漏或疏忽。因为现有急救护理路径工作模式已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待医生指示,而是主动地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救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紧急求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2] 程宝珍.心肺复苏护理的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 ( 7) : 675-676.

[3] 季一娟.院前心肺复苏796 例回顾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854-856.

[4] 李何玲,胡宁娜,冉 利.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1):43-4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