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侧位气管插管应用于临床急救
发表时间:2012-07-12 浏览次数:805次
作者:张继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给病人进行紧急供氧是提高病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措施[1]。能否迅速成功地插管并于短时间内恢复通气与供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自2004年1月~2005年2月对17例危重者采用一种新颖独创的特殊方式的紧急气管插管均获成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同时在全麻诱导下用该方法进行气管插管12例均一次成功。
1 资料与方法
29例接受气管插管患者,男18例,女11例,年龄14~71岁。其中11例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并出现肺性脑病,1例为颈椎术后呼吸骤停,4例为复合外伤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为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开放窒息者,12例在手术台上为进行麻醉诱导后的患者气管插管。12例患者插管前诱导,其余均紧急气管插管。
患者于床上可半卧位、平卧位均可,颈下垫薄枕或去枕均可。无需头后仰、保持头、颈椎轴线位不搬动。病床高低不受限。先面罩吸氧、准备器械,操作者站在病人身体一侧(体侧位与头置位相对),撑开口腔,手持喉镜,沿一侧口角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另一侧,用吸引器吸净口腔异物。挑起会厌或将镜片置于会厌与舌根交界处用力向上向前提起、拉直,显露声门后直视下插入气管固定。
2 结果
本组29例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20~210s,平均70s。1例口腔闭合紧,上唇被夹于喉镜和下牙间造成裂口。1例出现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1.0mg静推后缓解。本组尚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在病床上给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常规经口腔插管操作者立于患者头侧插管(头置位)[1],采用颈椎前曲头后仰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需努力使病人头后仰,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这样必然使颈椎前弓弧度加大。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临床急救气管插管由麻醉科或急诊科医生进行操作,经常导致插管延迟,再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病床仍使用固定床头,或病房空间有限导致操作很困难,经常见急急赶来的麻醉师到病房后先搬动病床再隔着床头很费力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这样势必延长抢救时间,而且遇到颈椎创伤或手术后病人要求头颈部轴线位制动者更难于处理。
目前对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多种方法[2],如:选用小号导管再插,采用环甲膜穿刺逆行导管引导法,喉罩或插管型喉罩引导法,经鼻盲探,纤维光导喉镜明视下插管,严重者行气管切开插管。分析原因在于声门显露不清,我们经验是选用相对大一号普通喉镜,把镜片放在舌根处用力向上方或后方提起能显露声门,或者将镜片置会厌下挑起显露声门。
体侧位气管插管方法相对于头侧位而言操作者的眼睛位于张开的口腔的前上方,这样就避免头侧位时眼睛置于患者的头后上方,也就无须头后仰、提上颌以避开患者鼻及上唇对视线的阻挡。所以目视距离近,声门显露充分且能保持颈椎的轴线位。在颈椎外伤或手术患者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人们对合并颈椎外伤患者气管插管存在争议[3,4]。常规头侧位气管插管易造成颈椎活动。如为保持头颈部轴线制动而采用经鼻腔清醒气管插管。但其存在缺点:(1)病人危重难以配合;(2)伴有鼻骨骨折病人应禁忌;(3)操作时间长,延误抢救时机;(4)遇有呼吸停止者将难以实现。我们经验是对合并颈椎损伤或手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在不搬动头部的情况下仅需使下颌张开足够喉镜进入即可。
常规院内急救气管插管需请麻醉师来进行,需时间较长,且受多种条件限制,延误抢救。自体侧位气管插管方法在临床推广后因其简单易学,无需特殊器械、快速方便,适于多种体位、各种高度且不受床头及空间限制,深得临床医师及麻醉师的好评及认可,已在院内推广,值得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