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发表时间:2011-10-14 浏览次数:696次
作者:梁泳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74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加香菇多糖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5%) 高于对照组(48.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确切疗效。明显提高化疗药敏感性,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顺铂,香菇多糖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urative effect of cisplatin and lentinan o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 Method: 7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7 cases) . In observation group , 37 cases were intrathoracically injected with cisplatin and lentinan after pleural effusions were drained , and in the control , patients received cisplatin intrathoracically only. Result: The respons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5 %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8.6%) , P < 0. 05. Conclusion: Cisplatin and lentinan have confirmed effects o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Key words: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Cisplatin; Lentinan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它具有病情发展快,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均有较严重影响,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会危及生命,选择最佳治疗颇受临床重视。我科自1999 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内注入顺铂(DDP) 加香菇多糖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4例,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其中肺癌45例,乳腺癌术后肺转移15例,食管癌11例,恶性淋巴瘤3例。胸水量的测定以胸片或胸透结果测定[1],大量胸水(30例) :膈肌影消失,胸水超过第4 前肋(锁骨中线) ;中量胸水(41例) :膈肌影消失,胸水位于第4 前肋下。62例为初治患者,12 例为第2 次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将74例患者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 和对照组(37例) 。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 线片及B 超检查,以了解胸水量和穿刺点定位。在局麻下取患侧腋中线第5~6肋间或腋后线第7~8 肋间切开一小口放置细管(直径≤1cm) 连接闭式引流瓶,使胸水自然流出,应用限速夹调节流速,一般在2~4 d 内将胸水引流干净,全部为血性胸水,胸水量为3~7L 。胸水放完后观察组即用DDP80mg溶于50 ml生理盐水,香菇多糖2mg溶于20 ml 生理盐水,1 次注入患侧胸腔后夹管。引流量较多者隔天用香菇多糖2mg加生理盐水20 ml 注入胸腔,至胸水少于50 ml/d 拔除胸管。对照组即用DDP 80mg溶于50ml生理盐水注入患侧胸腔后夹管。引流量较多者隔2d再按上法用1次,至胸水少于50ml/d拔除胸管。两组在注药后嘱患者15 min变换1次体位,以利于药物均匀分布,24h后开放胸管,保持引流通畅。每例病人在胸腔内注入DDP当日应给予静脉水化,以防止其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治疗前后每周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1次,观察记录胃肠道反应及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并作相应处理。4 周后复查B超、胸片,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按WHO 标准[2]判定近期疗效。显效(CR):治疗后胸水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有效(PR) :治疗后胸水明显减少50%以上并维持4 周以上;无效(NC+PD):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者。总有效率为CR+PR。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对有效者观察6~12个月,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好转。
2.2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0 例患者注药后出现轻度的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有6 例和观察组有3 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体温37. 3 ℃~38. 0 ℃,给予口服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或阿斯匹林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变。所有病例无胸腔感染发生,拔管后置管处无渗血、渗液及气胸发生,切口3~5 d 后自行愈合。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似与下列因素有关[3]:肿瘤直接侵犯浆膜和伴随的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肿瘤阻塞压迫静脉或淋巴管或因心力衰竭引起的毛细血管内压的增高。胸膜粘连术是治疗恶性胸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成功的关键是将胸水从胸腔中彻底引尽,再行细胞毒药物化疗及药物粘连剂或协同免疫制剂腔内给药,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一方面能使胸膜粘连肥厚降低通透性,减少胸水的渗出;另一方面投入腔内的药物通过细胞间孔向肿瘤组织渗透,对肿瘤产生细胞毒作用,同时腔内的药物还能通过胸膜的吸收入体循环,随血流再次到达肿瘤组织,达到对腔内积液控制的目的。DDP是一种广谱周期非特异性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分子量大、水溶性、渗透力强等特点,可杀灭各期肿瘤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同时还能刺激胸膜细胞增殖、纤维化,停止恶性渗出。有报道,DDP 注入体腔后,腔内浓度峰值和浓度时间曲线,面积分别是血浆的20倍和12倍[4],故DDP为治疗恶性胸水,腔内灌注较理想的抗癌物。香菇多糖注射剂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对肿瘤患者不仅有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对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功能,与化疗联合应用能改变抗癌药的化学敏感性,有效控制恶性胸水的渗出,促进淋巴液回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协同增效作用。本组应用DDP加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为86.5 % ,单用DDP的总有效率仅为48.6%,说明联合用药优于单纯化疗。对控制恶性胸水,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较单纯性局部化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燕.全国肿瘤会议制定标准[J].中华肿瘤杂志,1980,2(2):150-153.
[2] 李振,许德顺,王化洲.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3-64.
[3] 张明智,吴孔明,韩新魏. 恶性肿瘤治疗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5-127.
[4] 仝运科,陈天法,梅延兰,等.顺铂加足叶乙甙联合化疗治疗恶性体腔积液[J]. 中华肿瘤杂志,1995,17(3)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