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25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519次

  作者:苏春勇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晚期肺癌,行射频消融术,临床观察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利用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内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与相邻分子互相撞击和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将肿瘤区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自2000年Dupuy[1]等首先报道3例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以来,在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多强调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用微创介入疗法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受到广泛的青睐。我院从2008年1月至12月行此术治疗晚期肺癌患者25例,现将患者近期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12月共收治25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0~82岁,平均61.2岁。其中腺癌17例,鳞癌5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小细胞癌1例。术前发现骨转移6例,恶性胸水5例,肿瘤直接浸润胸壁4例,肺内多个病灶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25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10ml,充分麻醉胸壁全层,按照测量的进针方向和深度将RFA电极针穿刺肿块,CT扫描确定针尖达到预定位置时,将12枚电极子针按照瘤体直径打开不同长度。子针预定直径后再行CT扫描并进行图像多层快速重组,观察RFA电极覆盖全部瘤体情况,对于瘤体直径>5cm者则分次调整射频电极的位置进行瘤体内多靶点消融,直径<5cm以下病灶射频电极子针1次即可覆盖全部瘤体,肿瘤侵犯胸膜者则在完成瘤体消融治疗后,将射频子针调节到病灶外缘胸膜下区进行治疗。完成穿刺后,连接射频治疗仪进行肿瘤热凝固治疗。采用RITA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在电脑程序控制下,设定消融温度范围在65~95℃,每靶点的消融时间在10~12min,治疗过程中经电极侧孔以2mL/min的流率缓慢向瘤体内注入生理盐水,总量不超过30mL,按照设定的治疗计划,射频消融仪自动停止工作,完成靶点的消融治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5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1~3个月后复查CT,19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达76%。3例病灶经治疗后,近期CT复查阴影增大,可能与治疗后病灶周围炎症反应、水肿有关。21例术后2个月复查肿瘤代谢显像,肿瘤代谢值下降。19例术后血浆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1例因病灶明显增大术后半年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

  2.2 并发症

  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气胸7例,咯血2例,呼吸困难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

  3 讨论

  晚期肺癌病死率高,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化疗,局部创伤或全身反应较大,效果不理想。本组资料中,射频消融治疗后,有效率达76%。术中出现气胸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且5例为少量气胸,经立即抽气后好转,2例为中量气胸,经持续胸腔闭式引流3d拔管;术中出现小量咯血2例,系因中心型肺癌患者,该型肿块常包裹或与支气管及大血管相粘连而使这些重要脏器容易损伤,经静脉给予止血药卡络磺钠80mg溶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3d后血痰消失;术后出现呼吸困难2例,系患者肺部肿瘤较大且术前已发现胸水,经治疗后,肿瘤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进一步影响了气体交换所致,经用氨茶碱0.5g溶于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等治疗,3d呼吸困难明显好转。综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定位准确,它将成为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射频消融术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2]。

  【参考文献】

  [1]Dupuy DE,Zagoria RJ,Akerley,W,et al.Percutaneou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of malignancies in the lung[J].AJR,2000,174:57-59

  [2]毛宇,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8):9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