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处理
发表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557次
作者:渠川铮,宋艳艳,缪月琴,张瑞英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银川 750004
【摘要】 为观察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0月共45例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病人,观察其围术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多脏器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生存4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死亡3例。其中发生心力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2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各1例,肝功能不全3例,消化道出血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近期效果好。老年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肺、肾、脑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
【关键词】 瓣膜置换,围术期,老年人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心脏保护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病死率逐年下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换瓣的年龄逐年上升。从2006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为60岁以上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共45例,占同期瓣膜置换术的16.3%。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0~71岁,体重47~92kg,心功能Ⅲ~Ⅳ级,重症瓣膜病8例,其中心胸比大于0.70 3例,左室舒末径大于70mm 5例。风湿性心脏病30例,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15例,合并房颤6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病程1~35年,平均25年。有心力衰竭史26例,心源性恶病质2例。
2 围手术期处理
2.1 术前处理
术前准备应根据心脏瓣膜病变的性质、心肌损害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肝功能异常者可给予保肝治疗,至肝功能正常1周后手术,若长时间保肝治疗肝功能仍未恢复正常,但心力衰竭纠正者可以手术。胃肠道瘀血引起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贫血患者,术前给予高营养饮食,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
2.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采用顺行或持续灌注含血心脏停跳液,心表面冰屑降温。本组行二尖瓣置换(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8例,双瓣膜置换(DVR)6例,换瓣同期行冠脉搭桥(CABG)4例。三尖瓣成形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例。平均转机时间114.1min,阻断升主动脉64min。
2.3 术后处理
体外循环停止后开始泵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返回监护室,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带管12.4h。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甘、肾上腺素等)辅助循环。有低心排者加用肾上腺素增强心肌收缩。监测血压BP、CVP、HCT,补充血容量或胶体液,严格限制晶体入量,间断补充人体白蛋白,同时加用西地兰、速尿,尽快排出体内间质多余的水份,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呼吸道管理,严密监测肝肾功能。
3 结果
本组生存4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死亡3例。其中发生心力衰竭1例、MODS 2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各1例,肝功能不全3例,消化道出血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6例。
4 讨论
4.1 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60岁以上心脏瓣膜病患者主要临床特点:①全身各脏器功能开始减退,除心脏瓣膜病变外,常合并其它心、脑血管、肝、肾和呼吸系统系统疾病。本组合并2种以上疾病6例,占13%。②病程长、年龄大,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间长、症状重。③多合并低蛋白血症、血脂异常,机体抵抗力差,易继发感染。④年龄大、骨质疏松,术后渗血多,胸骨愈合时间长。⑤低氧血症明显,术前动脉血氧分压多在60mmHg左右。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处理的难度。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除常规检查外,对已确诊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者无明显胸痛症状,但ECG出现ST段、T波缺血性改变和临床上有心绞痛症状的60岁以上患者,均应行冠脉造影检查。
4.2 手术及注意事项
由于年龄大、骨质较疏松,用开胸器撑开胸骨时应动作缓慢,避免胸骨骨折造成术后出血及胸骨愈合困难。阻断升主动脉时,心肺转流暂时降低流量,慢慢阻断升主动脉,防止损伤主动脉壁造成大出血。术中采取超滤、提高预充液中胶体比例、提高灌注压等方法,减少间质水肿。关于人工心脏瓣膜的选用,目前仍有争议。生物瓣不需要长期抗凝,出血或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但生物瓣的耐久性仅10~15年。换瓣后再手术率较高,而且对老年人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手术病死率。因此,近年许多学者主张选用机械瓣。有报道显示,机械瓣和生物瓣长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瓣的血栓栓塞率与生物瓣相似。本组换机械瓣40例,生物瓣5例,术后未发生因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或者血栓栓塞。其抗凝方法:术后第24天即给药。华法林首剂0.04~0.08mg/kg,以后根据凝血酶时间(PT)测定来调整剂量。出院后根据饮食、有无牙龈出血或1~3个月复查PT后再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4.3 合并冠心病的处理
60岁以上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首先应排除是否合并冠心病。术中进一步探查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硬化及结节,以决定是否同期行CABG。手术应先行心脏瓣膜置换,而后用大隐静脉或者乳内动脉进行升主动脉与冠动脉旁路移植。
4.4 术后处理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围术期应注意合并的心脑血管、肝、肾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①加强心功能支持,延长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加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对大心脏患者术前、术后应用心肌极化液,改善心功能。②监测肝肾功能,如果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尿量减少,应积极行床旁透析,防止发生肾功能衰竭。出现肝功能损害,使用谷胱甘肽改善肝功能,防止肝衰竭。③加强呼吸道护理,辅助患者拍背排痰,鼓励患者咳嗽,常规使用氨溴索口服,防治肺部并发症(低氧血症、感染)发生。抗生素要定时、足量的应用,防止术后感染。术后常规补充胶体,应用利尿剂减轻肺间质水肿,利于肺功能恢复。并发呼吸衰竭,适当延长辅助呼吸时间。④积极处理合并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针对术后应激性血糖升高难以控制时,可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口服降压药、持续静脉泵入降压药等方法,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维持血压稳定。⑤针对消化道出血,每个病人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⑥预防血栓栓塞。针对术后肺栓塞并发症的高发生率,采用术后24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3d,术后24h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⑦加强营养支持。术后间断输血浆白蛋白及少量新鲜血,防止低蛋白血症。
【参考文献】
[1]Aksoyek A,Ulus AT,Tutun U,et al. Cardiac valve weplacemen with mechanical prostheses in patients aged 65years and over[J].J Heart Valve Dis, 2004,13:641-650.
[2]张向华,朱家麟,张宝仁,等.60岁以上病人心脏瓣膜替换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1):165-166.
[3]Kurlansky PA,Winlliams DB,Traad A,et al.The influ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n quality of life after mechemical valve replacement[J].J Heart Valve Dis, 2004,13:260-271.
[4]舒端朝,张保平,王宗社,等.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10:76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