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486次

  作者:郑凤群,蔡建荣,冯庆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60医院 外一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癌 糖尿病 治疗

  食管贲门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胸内吻合口瘘又是该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我院1996年1月— 2006年12月共治疗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61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6例,发生率为9.8%,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龄41~76岁,中位年龄58岁,左侧进胸,主动脉弓下胃代食管术47例,弓上胃代食管术14例,病理诊断45例为鳞癌,16例为腺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6例(术中手法吻合4例,用吻合器吻合2例),发生率为9.8%(6/61),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为:(1)患者持续体温升高,达39 ℃ 以上;(2)胸闷、胸痛,可以是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是双侧,有1例出现右上腹疼痛;(3)心悸、气促、脉搏增快;(4)全身中毒症状明显;(5)多数出现血糖增高或不稳定,个别出现代谢性酸中毒;(6)术侧胸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7)X线造影,在吻合口处有造影剂分叉现象,可见吻合口瘘管与纵隔或胸部脓腔相通;(8)口服亚甲蓝可见胸腔引流液蓝染;(9)X线下口服稀释的泛影葡胺液,可动态观察瘘口的部位及口径大小;(10)若行胃镜检查,可看到吻合口瘘的位置(作此检查要慎用,以防造成更大瘘或新瘘)。

  1.2 方法 患者因糖尿病发生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多较重,如行二次手术,(吻合口瘘修补术和吻合口切除术)风险极大,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确诊吻合口瘘后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胸腔闭式引流,并用敏感抗生素液定时、反复冲洗胸腔达到充分引流,必要时负压吸引胸腔。(2)禁食、胃肠减压。(3)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术给予肠道高营养。(4)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9 mmol/L 以下,减少血糖或高或低的情况,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5)间断予以新鲜血浆或新鲜血,酌情予以白蛋白。(6)予以敏感广谱抗生素,并控制真菌感染等非手术综合治疗。

  2 结果

  6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后,经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1例死亡,5例治愈,治疗率83.3%,住院时间22~60 d。

  3 讨论

  食管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文献报告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达40%[2~3],故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也较为常见。而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的术后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本组的发生率为9.8%,高于文献报道[1],可能与合并糖尿病有关。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不应视为手术禁忌证,关键是将血糖控制在能耐受手术的范围内,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炎症或损伤组织的修复,手术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因而血糖升高[4~5]。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吻合口瘘多因吻合技术不高引起,而继发性吻合口瘘多因局部感染,张力过大,缺血、身体营养差、愈合能力差引起。对于吻合口瘘的发生我们采取的方法: (1)在瘘口肋间放置高位闭式引流,从此管冲洗胸腔、渗出物及分泌物,加强引流作用,同时在胸腔较低位置再放置一根胸腔闭式引流管,使其引流充分。若原引流管已拨出,在B超或胸部X片指导下重新放置闭式引流管并且分离胸腔内的分隔。胃肠减压管一定要通畅,胸腔内流入胃内的脓液及时抽出,减少对胃壁及胸内吻合的腐蚀作用。(2)严格控制血糖,血糖尽量控制在9 mmol/L 以下,对于血糖的控制比较困难,因为患者不能进食,补充营养时会使血糖升高,故在造瘘口给予补充营养或静脉高营养时要反复多次测血糖和尿糖,一定要定时、定量,既不能为控制血糖减少营养补充,也不能过多的补充造成人为血糖过高,否则就很难控制胸腔内的感染,或致感染加重,使胸内瘘口难以愈合,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文献报道可出现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3)抗生素应用: 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应用抗生素,此类患者因病程较长,易产生耐药菌的难治性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换抗生素,并且注意真菌感染。(4)营养支持:贫血及低蛋白症状应及时纠正 ,一旦出现吻合口瘘,可以行胃肠内营养,周围静脉营养、中心静脉营养。(5)对于二次手术尽量不要采用,本文6例均未进行二次手术,因为这6例均为继发性瘘,胸腔内感染较重,而且因患者患糖尿病,感染较难控制,二次手术的危险性极大。

  【参考文献】

  [1] 傅祖植.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8-825.

  [2] Pomposelli JJ,Baxter JK,Babmcau TJ,et al.Easly postoperative glaocose control predicts nosocominal infectionratet in diabetic natients[J].J Parenter Enter Nutr,1998,22:77-81.

  [3] Bell DS.Diabetic cardio myopathy[J].Dinbes Care,1995,18:708-714.

  [4] HuJty SB,Rosenman RH,Buwol RD,et al.Eoidemiology as a smde to clinical decisio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ieJy cendc and coronary heart discase[J].New Engl J Med,1980,302:1383-1389.

  [5] 张大为.现代胸心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860-89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