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器改善开胸术后肺功能及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0-08-05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陈国强,纪勇,黄斌,沈凯,吴松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呼吸训练器改善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行呼吸训练。结果:术后实验组肺功能恢复迅速,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呼吸训练器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关键词】 开胸手术; 并发症; 呼吸训练器; 肺功能
胸外科手术造成胸壁肌肉的广泛损伤,术后患者胸痛明显,呼吸肌破坏较显著,肺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007年1~12月,我们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呼吸功能训练,大大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损伤亦明显减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食管贲门癌患者120例,男95例,女25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食管癌患者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贲门癌患者均行胸腹联合切口切除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术前性别、年龄、术式、肺功能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排除疼痛对肺功能影响,复查时间均为术后2周。
1.2 方法
术前:指导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深呼吸锻炼及有效咳嗽、咳痰训练,每6 h 1次,每次20 min,连续3 d;实验组在常规术前呼吸训练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6 h 1次,每次20 min,连续3 d。术后:对照组患者全麻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后即指导患者定时咳嗽、咳痰,进行深呼吸练习,每2 h 1次,每次20 min,连续7 d;实验组在常规呼吸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2 h 1次,每次20 min,连续7 d。术后持续监测SPO2、心率,记录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于术后2、7 d复查胸片,14 d复查肺功能。两组患者因手术入路、胸内处理均相同,故术前、术后肺功能测定主要以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参数。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及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14 d两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FVC及 FEV1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及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42例,其中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细菌、霉菌混合感染合并肺不张导致呼吸衰竭);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除呼吸窘迫外,其余肺部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胸管留置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表2 术后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 论
胸科手术病人术前多有不同程度肺通气障碍,加上麻醉、手术创伤的打击,术后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切口疼痛影响呼吸肌特别是肋间肌和膈肌活动,致使呼吸功能下降。术后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导致肺通气量下降,细支气管痉挛,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ARDS、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咳嗽来预防肺部并发症。患者咳嗽时震动、牵拉伤口,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常畏痛而不肯咳嗽排痰,容易导致痰栓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训练器可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地用力深吸气,疼痛较轻,根据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可以方便控制吸气速度和容量,其深慢吸气模式可使胸廓充分扩张,胸膜腔负压加大,有利于肺的膨胀,从而提高潮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有效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3]。应用呼吸训练器使呼吸频率降低,可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气体交换和弥散,提高肺泡摄氧量,避免术后低氧血症[4]。我们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本资料表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平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8次,8例患者术后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肺不张,后行呼吸训练器治疗,肺复张良好。4例患者因气道分泌物较多,咳痰无力,出现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死亡1例为74岁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痰培养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舒普深、大扶康抗感染治疗,术后14 d出现呼吸衰竭。1例患者因术后长时间低氧血症,出现吻合口瘘,后行颈部换药2周后治愈。对照组心脏并发症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主要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患者术前心电图正常,既往无心脏病史,排除容量不足、疼痛、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且术后咳痰无力,有低氧血症,考虑心律失常继发于缺氧。两组呼吸窘迫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能为例数太少所致,尚需临床进一步观察。通过监测FEV1、FVC等指标,提示实验组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对照组亦明显改善;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1个月仍无法耐受中度以上体力活动,而实验组术后1个月活动能力接近术前水平。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器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病人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且训练器携带、操作方便,病人容易掌握自行训练,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沾良,崔德健. 重视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3):134135.
[2]刘恒,薛承锐.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2):9596.
[3]FERGUSON M K,DURK A E.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the risk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 Ann Thorac Surg,2002,73(3):922.
[4]邵剑,张馨.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