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加压包扎对胸壁结核术后愈合影响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0-06-25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张金贵 闫 凌 王延芳 王介营 作者单位:251700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胸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不同加压包扎方式对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胸外科收治的胸壁结核7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及病灶清除术后,对照组40例采用棉垫加胸带包扎,治疗组38例采用棉垫加自制棉布绷带包扎,棉布绷带宽10~15cm,长5~8m,约绕胸部5~7周。结果 自制棉布绷带加压包扎组术后愈合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压包扎方式对胸壁结核术后愈合速度及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加压包扎 胸壁结核

  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7月,收治胸壁结核78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及病灶清除术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加压包扎方法,对照组是采用棉垫加胸带,治疗组是采用棉垫加自制棉布绷带,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显著的差异。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女29例。年龄16~68岁,平均35.7岁。其中年龄<30岁者57例。将入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及治疗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选择 单纯胸壁软组织结核病灶清除术9例,为病灶范围小、肋骨无破坏者;胸壁结核脓肿病灶清除加肋骨部分切除36例,为脓肿较大、有肋骨及骨膜破坏者;肋骨切除加肌瓣填塞21例,为病灶清除后残腔不易消灭而采取胸大肌、背阔肌、前锯肌等肌瓣填塞;局部胸廓成形术7例,为胸壁结核合并同侧包裹性脓胸者;胸壁结核病灶清除加胸膜纤维板剥脱术5例,为胸壁结核合并同侧慢性脓胸者。

  1.3 术后处理 术后即刻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棉垫加胸带,治疗组采用棉垫加自制棉布绷带,绷带宽10~15cm,长5~8m,绕胸部5~7周。严密观察引流是否充分、有效,及时更换敷料。随时调整压迫强度,绷带与胸壁之间能容一指为宜,过松起不到加压目的,易积液、延迟愈合、复发;过紧则压迫坏死。压迫时间2~3周。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

  2 结果

  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皮下积液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愈合速度快1~5天。表1 两组结果比较 例(略)

  3 讨论

  3.1 胸壁结核的特点 多为继发性结核感染,且较多见于青壮年,病程长,诊治不当则有可能长期不愈、反复发作,重者致残。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胸壁包块,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被称为寒性脓肿。脓肿多呈“哑铃型”,肋床下脓肿与皮下脓肿通过肋间相通,并向胸壁其它部位流注可形成“转移性脓肿”,给治疗带来复杂性。

  3.2 胸壁结核手术的复杂性 胸壁结核发病隐袭,病灶形态变化多样,受累组织范围及肋骨破坏程度因发病时间早晚、治疗经过、机体免疫力不同而有明显差别。因此,根据胸壁结核病灶的位置、脓肿的大小、组织破坏的程度、肋骨受累的范围以及是否合并胸腔内病变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原则应是彻底清除病灶、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组织、完全消灭残腔。因而,手术中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病灶清除、肋骨切除、肌瓣填塞、局部胸廓成形、胸壁结核加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等。

  3.3 术后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及要求 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加压包扎的方式、压迫的强度和时间对消灭残腔、促进愈合、防止复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压迫能消灭残腔、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压迫过松起不到压迫作用,创面易渗出积液,压迫过紧会使健康组织及皮肤缺血坏死,只有适当的压迫强度、压迫时间才能使创面早日愈合,减少复发。普通胸带难以把握压迫的强度,易松动,也不易对残腔范围进行有效的包扎。而自制棉布绷带弹力好,宽度适宜,有合适的长度,加压包扎后不宜松动,能随时调整压迫的强度。我们用棉布绷带绕胸部5~7周,强度以绷带与胸壁能容一指为宜,按时换药,充分引流,正规抗结核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选择有效的加压包扎方式对加快术后愈合的速度、提高手 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棉布绷带做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加压包扎的材料。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