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肿块临床分析(附25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7-13 浏览次数:605次
作者:胡桂女 赵永明 方萍
作者单位:322100 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乳腺囊性 肿块
乳腺囊性肿块是妇女常见病之一,约占乳腺疾病的3.6%[1]。它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转归不同,需慎重对待。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乳腺囊性肿块患者25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2例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临床表现:乳房疼痛199例,疼痛与月经有关99例;乳头溢液20例;乳腺肿块单侧178例(左侧101例,右侧77侧),双侧74例。本组患者均行B超检查,乳腺钼靶检查125例,行穿刺抽液147例,穿刺液送细胞学检查50例。105例微创治疗,手术治疗107例。
1.2 诊治方法
B超检查:单纯囊肿90例、囊性增生症122例、混合性囊性占位10例、积乳囊肿30例。对年龄>35岁的125例患者,按常规行乳腺钼靶检查,发现70例囊性肿块。对B超检查提示囊肿直径<2cm的规则单纯囊肿90例仅作门诊随坊,3个月后复查发现囊肿无增大者继续门诊随防,复查发现囊肿明显增大50例,加上B超检查发现囊性肿块直径>3cm 囊壁光滑囊性占位97例,共计147例行囊肿穿刺,其中50例送脱落细胞检查,发现25例有异型细胞,抽出液为非血性液的142例、血性液5例。抽出为非血性液者予以微创冶疗:抽净液体后注入相当于囊液量的20%的地塞米松液于囊腔内,然后抽取相当于液体量80%~95%的经多层无菌纱布过滤的空气缓慢注入囊腔内,当患者感觉乳房局部肿胀时即停止注入气体,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5min,嘱其分别于穿刺手术后1、3个月来院复查。发现囊肿复发37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者行根治性手术。
2 结果
40例门诊随坊,微创治疗治愈105例,手术治疗共107例。其中微创治疗复发的37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5例为囊性小叶增生,3例为导管上皮扩张,9例为积乳囊肿;另70例包括B超检查提示包含实性内容物的囊性肿块10例,囊壁见有乳头状凸起1例,囊壁局部增厚3例,穿刺抽出血性液5例,CDF1示血流丰富的52例,及穿刺抽出液细胞学检查见有异型细胞的25例,均直接予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乳腺鳞癌1例,叶状囊肉瘤5例,乳腺囊性增生43例,积乳囊肿21例。
3 讨论 乳腺囊肿是临床常见病。常用检查手段包括:体格检查、乳腺B超、乳腺钼靶等。因乳腺位于体表,体格检查能发现乳腺肿块,但不能鉴别乳腺囊性或实性肿块。本组中125例乳腺囊肿患者仅有70例乳腺钼靶提示乳腺囊肿,假阴性率较高。而本组患者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囊性肿块。B超对乳腺囊性或实性肿块的鉴别准确无误,最具特征性,优于任何检查方法:哈里斯等认为应用B超及穿刺查检可建立乳腺囊肿的权威性诊断[2]本组252例均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B超检查可表现为单纯性、复杂性和混合性囊肿[2],对单纯性囊肿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单纯性囊肿的B超表现为:内部无回声、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而这些特征与单纯性囊肿相似内部呈低回声的团块称复杂性囊肿,复杂性囊肿在形态、方向、边缘等方面呈良性肿块表现,但很难确定内部是囊性还是实性,有时需要穿刺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单纯性囊肿和复杂性囊肿可行微创治疗即囊肿穿刺、抽液、地塞米松腔内注射;而对混合性囊肿则必须手术治疗。本组10例混合性囊肿手术治疗发现5例为叶状囊肉瘤。对B超检查提示囊壁见乳头状凸起的或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的也需手术治疗。本组1例23岁未婚女性,B超检查提示一囊性占位、囊壁可见多处乳头状凸起,即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乳腺鳞癌。乳腺鳞癌较罕见,发病率占乳腺癌的0.00075%~0.004%,对非经产妇患者的乳腺单一囊性肿块,穿刺虽抽出非血性液,也应考虑到有乳腺鳞癌的可能性[3],本组50例予以穿刺液细胞学检查,25例发现异型细胞而术后病理结果无一例显示恶性,美哈里斯等认为穿刺液的常规细胞学检查常导致不必要的外科活检,不值得实施[2],作者对50例患者的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得出类似结果,而对穿刺后复发的或二次穿刺带血性液的囊肿患者应追加活检。
【参考文献】 1 徐开林主编,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5.
2 哈里斯,主编,万永胜,于金明,叶林译. 乳腺病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5;144.
3 Lafrenicre R, Moskowitz LB,Ketcham AS. Pu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J sury oncol,1986, 31(2) :113~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