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治疗18例连枷胸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0 浏览次数:602次
作者:阿尔泰 王立 作者单位:523321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连枷胸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方法:对18例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手术内固定,18例浮动胸壁并ARDS先兆者术后使用机械通气5~160小时,术后疼痛显著减轻,胸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肋骨骨折断端骨性愈合。结论:连枷胸治疗,采用肋骨骨折手术内固定和呼吸机内固定及ARDS的防治,患者呼吸困难很快消失,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骨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骨折固定术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浮动胸壁患者共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其中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坠落伤2例,重物直接撞击伤4例,塌方挤压伤2例。肋骨骨折均在3根以上,以4~9肋骨多见,呈多处骨折,有4例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片显示胸廓明显畸形6例,并发明显反常呼吸及呼吸困难的浮动胸壁18例。按照Naclerio浮动胸壁分型标准,分为前方型6例、侧方型8例、后方型4例。血气分析:PaO2<60mmHg/小时,PaCO2>50mmHg/小时,SaO2<89%,合并血气胸18例,肺挫裂伤8例,3例为严重左下肺挫裂,创伤性休克18例,胸腹联合伤8例,颅脑损伤8例(其中5例昏迷),合并其他骨折5例。 治疗方法:立即吸氧,对大量失血者及时给予输血;有血气胸者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合并有休克者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输血补液,同时放置静脉镇痛泵止痛,常规使用抗生素,肋骨骨折临时用胸带固定。对18例浮动胸壁呈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兆改变的患者,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5~160小时。3例严重肺裂伤行剖胸修复肺,1例毁损肺行肺叶切除,并均同时行浮动胸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内固定术,8例胸腹联合伤行剖腹手术处理,5例四肢骨折均在全身情况稳定后行内固定术。本组除6例严重胸伤于剖胸手术同时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外,其余12例均待综合治疗稳定病情后再进行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在伤后2~6天。16例采用全麻,2例行局麻加肋间神经阻滞。侧卧位,按术前X线胸片定位,以拟行内固定术的中间肋骨骨折端为中心,沿肋骨作斜切口,切开胸壁各层肌组织,切开肋骨骨膜,上顺下逆剥离,骨折端复位后以1/3管状钢板或钢丝、克氏针内固定,一般固定3根肋骨即可起到支撑胸廓塌陷,消除反常呼吸的作用。无血气胸、肺裂伤等胸内并发症的2例,在胸膜外进行肋骨内固定。术毕,依层缝合胸部切口,术前有胸腔闭式引流者持续置管引流;术前无血气胸和术中未损伤胸膜患者,术后可不放胸腔闭式引流。全麻术后的患者如呼吸平顺,血气分析好,6小时后可拔出气管插管,停止机械通气。无严重胸内并发症,又在胸膜外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者,术后不使用呼吸机。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胸痛得到显著缓解,胸廓稳定,呼吸功能恢复正常。5例并发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并发锁骨下动脉栓塞,经导管介入治疗后解除。全组均痊愈出院,术后1.5个月复查,无明显胸廓塌陷畸形,X线胸片示内固定牢固,肋骨骨折端骨性愈合。 讨论 本组在血气分析呈ARDS先兆时,均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过程中实施了肺保护策略,小潮气量(6ml/kg),减少了潮气性肺损伤的程度,在小潮气量通气的基础上应用肺复张策略(RM)并加用相应PEEP治疗,明显改善了由ARDS导致的肺不均一性改变。经治疗后,患者严重呼吸困难很快消失,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 本组选用软钢丝固定14例,直径112mm克氏针固定1例,国产不锈钢1/3管状钢板固定6例。临床体会到,1/3 管状钢板具有超薄、重量轻、可塑性强、固定较牢固等优点,具有肋骨骨折固定材料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1 黄孝迈,秦文瀚,孙至鹗.现代胸外科学.第 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石应康.胸部创伤的诊断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