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6-23  浏览次数:1107次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因大动脉梗死或者动脉广泛梗死引起,患者多丧失意识,且常合并感染以及多脏器衰竭等,病情较为危重,临床预后较差[1]。对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并配合严密观察护理,有效控制了病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均合并呼吸衰竭需要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患者的梗死病灶总面积均 ≥20 cm2。男27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6.8±4.2)岁。33例气管插管,7例气管切开。

1.2 护理措施 1.2.1 病情观察:予以连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律、心率、血压、体温以及呼吸状况,同时观察其瞳孔以及神志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1.2.2 脑保护: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维持室内环境安静,予以持续机械通气,注意血氧饱和度(SpO2)应在90%以上。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情况,对于高热患者,予以降温毯进行降温处理,但注意勿降至过低,以免冷刺激造成血压降低、心律不齐以及心动过速等。 1.2.3 血糖监测:因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且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故在应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以免因血糖水平不稳而导致病情恶化。可持续泵注50 U普通胰岛素加50 ml生理盐水,并视血糖水平合理调节用量。 1.2.4 强化呼吸道管理:①气道湿化处理:以4 ml生理盐水加用 15 mg沐舒坦、8万U庆大霉素以及4 000 U糜蛋白酶混匀后予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润气道,并稀释痰液,避免形成痰栓。 ②维持气道通畅:遵医嘱适时予以合理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将口鼻腔吸痰管及气管插管分开,并使用1次性吸痰管。在吸痰前,可予以吸纯氧2~3 min,以免发生低氧血症。吸痰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SpO2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处理。③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2~3次/d,并及时将口腔内的血痂和痰痂清除,并及时吸出口腔内唾液,以免引发呼吸道感染等。 1.2.5 预防VAP: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呼吸机管道应每周更换1 次,螺旋接头则应每天更换,及时将接水瓶内的冷凝水倒出,以免细菌进入气管引起感染。留置胃管者,在鼻饲后30~60 min时应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免发生食物反流。定期进行痰培养以及细菌药敏试验,经气管内滴入适量敏感抗生素溶液,以预防VAP的发生。 1.2.6 营养支持:留置胃管予以胃肠内营养支持,也可应用胃肠营养泵予以24 h持续泵注营养液;如患者无法经消化道进食,则可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以改善其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抵抗能力。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经严密护理观察后,25例(62.5%)病情稳定并且停用机械通气,15例(37.5%)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过程中,11例(27.5%)发生肺部感染,2例(5.0%)脑疝,1例(2.5%)脑出血,2例(5.0%)气胸。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指包括胶质细胞、神经以及血管在内的局部脑组织因血供不足而坏死所致脑软化,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2]。急性期脑梗死病情变化较快,如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故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护理技术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予以有效处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常合并意识模糊甚至是陷入昏迷状态,易发生误吸、呼吸道阻塞、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可引起呼吸不畅而导致缺氧、窒息。予以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及时将气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可维持气道通畅,并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本组40例患者经严密病情观察、脑保护护理、强化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VAP并予以强化营养支持,抢救成功率为62.5%,较靳海燕等的55.5%有所提高,而死亡率为37.5%,较国内相关报道略低[3]。认为对于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唐艳军.程序化撤机策略在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2,10(7):584.

[2] 张俊平,续国英.68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33(1):86.

[3] 靳海燕.大面积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8,35(1):4.

[收稿日期:2013-12-28 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