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937次
早期胃肠内营养(EEN)是指从胃肠道内供给患者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主要原则是,当胃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肠内营养[1]。为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法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2012年5月~2013年6月间入院的10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EEN伤后24 h内及肠外营养的分组对比治疗观察,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9例,女25例,年龄28~67岁,平均(36.24±5.13)岁。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已进行致伤筛选[2]:患者经伤后12 h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值均低于8分;无超过70 岁的高龄患者,且致伤前未出现明显的主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致伤前无糖尿病或者干扰机体营养吸收的内分泌疾病;未发现除颅脑损伤外的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伤。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
1.2 疗效判定: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判定采用 GOS预后评分,评分分为5个等级:1级为死亡;2级为仅有随着睡醒周期反应眼睛能睁开等最小反应的植物生存状态;3级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重度残疾状态;4级为残疾但仍可独立生活的轻度残疾状态;5级为恢复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缺陷的良好状态。4 级轻残与5级良好状态为总有效。
1.3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先行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及处理。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营养给予方式如下:①观察组在伤后12~24 h通过十二指肠置管泵连续输注荷兰纽迪西亚生产的百普素。开始用量为20~40 ml/h,逐日增加20 ml,直至100~125 ml/h为止。②对照组在入院至伤后1 周时间内均通过胃肠外方式实现营养支持。采用静脉供应的方式输注本院自配营养液。记录治疗期内每例患者营养支持前及第14天的血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 ALB、淋巴细胞计数TLC等)、有无常见并发症情况、预后治疗效果等信息数据。
1.4 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生化指标对比情况:两组患者支持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第14天测得两组患者各血生化指标均维持较好水平,TLC与营养支持前比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AL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中出现恶呕抗食3例,腹胀腹泻9例,便秘3例,无并发症;对照组出现恶呕抗食5例,腹胀腹泻6例,便秘2例,并发症3例。可见,观察组在并发症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中良好和轻残者48例,重残、植物生存者19例,死亡5例,总有效率达66.67%;对照组中良好和轻残者41例,重残、植物生存者22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达56.94%。可见,观察组的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对104例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比分析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法在HB、TP、ALB、TLC等方面干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GOS预后评分及并发症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参考文献
[1] 樊 荣,朱文艺,黄 陈,等.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激光杂志,2010,31(1):5.
[2] 孙宝山,陈茹兰,崔国胜,等.颅脑损伤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2,33(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