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1026次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需要运用手术手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控制。给予患者植入颅内压传感器对颅内压进行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尽快采取手术治疗,有利于预后良好[1-2]。为探讨应用颅内压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对 2009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40例应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使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GCS评分≤8分。男60例,女30例,年龄8~80岁,平均52岁。40例意愿应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组;另外50例由于各方面原因未使用颅内压探头监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B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颅内压监测方法:采用美国Codman公司生产的多参数颅内压监护仪,将颅内压光纤探头经导管安置在侧右侧脑室前角内;脑室受压变窄、移位患者,将探头置于硬膜下。设置合适的报警值,连续观察与记录颅内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般观察2~10 d,平均7 d。②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应保持呼吸通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手术疗法,并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准备,与此同时,A组要根据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情况选择性地使用脱水、利尿等药物。B组根据经验和间断腰椎穿刺测压使用脱水、利尿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伤后6个月根据GCS评估结果,A组死亡率为17.5%, B组死亡率为24.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未能对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颅内压增高的发展会使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加重脑水肿,严重者会导致脑疝的发生,患者会死于继发性脑干损伤。因此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手段,脑灌注压水平高低也会对脑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颅脑损伤后造成脑功能紊乱甚至脑功能丧失,严重阻碍脑的正常代谢,故保持颅内血流的稳定,有利于减轻脑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脑功能的恢复[3-4]。运用颅内压探头对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进行监测可直观地监测脑灌注压的情况,从而对脑组织灌注的情况进行掌握,这是决定治疗成功率的另一关键。颅内压探头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优点:①颅内探头监测可连续、动态地观察颅内压、脑灌注压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压力指标。②颅内探头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颅内血肿与脑挫裂伤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③颅内压监测可根据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监测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保持适当的脑灌注压水平,减轻因脑灌注水平的不均而造成的脑继发性损害,促进脑功能的恢复。④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脱水剂用量,从而避免过量应用脱水剂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各种并发症,减少了盲目性。研究结果显示,A组使用颅内压探头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明显较未受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的B组患者死亡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优点颇多,有效降低了由于不了解病情进展而治疗措施得不到及时调整,最终导致死亡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 萍,林玉华,吴雪清.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28):44.
[2] 雷 军,王 飚,谢锐锋,等.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226.
[3] 田道珍.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 6(5):1859.
[4] 张陇平,左明武,陈宁军.植入法硬脑膜外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50.
[收稿日期:2013-08-12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