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936次
MRA为常用手段,DSA检查为脑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准确性相对较高,且能够对细节进行清晰的显示,并且可以展开血管内治疗。近几年3D-DSA 技术的问世使得DS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更加突出[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 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临床患者病例分别采取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3例,女7例,年龄25~72 岁,平均(43.2±1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D-DSA和 3D-DSA检查,而后将两种检查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 图像整体质量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中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图像对动脉瘤的显示效果分为5级。1级:无法显示;2级:可能不显示;3级:不确定;4级:可能显示;5级:肯定显示。动脉瘤形态的显示效果分为5级。1级:无法显示;2级:可能不显示;3 级:不确定;4级:可能显示;5级:肯定显示。动脉瘤瘤颈的显示效果以及动脉瘤同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的显示分为4级。1级:显示效果差;2级:显示效果一般;3级:显示效果基本满意;4 级:显示效果较为清楚[2]。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3D-DSA检查图像对动脉瘤、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瘤颈以及动脉瘤同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等级明显高于 2D-DSA检查(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3D-DSA技术在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以及一些血管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D-DSA 能够准确提供立体的形态与结构,可以对血管成形(PTA)以及血管内支架的置入(PTST)提供很大的帮助。3D-DSA能够对动脉瘤进行清楚显示,并且 可以观察到动脉瘤的形态、瘤颈以及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这对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中出于对3D-DSA技术在脑动 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展开了3D-DSA和2D-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图像对脑动脉瘤的显 示级别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3D-DSA 检查对动脉瘤、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瘤颈以及动脉瘤同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等级分别为(5.00±0.00)、(4.72±0.32)、 (4.13±0.79)、(4.23±0.82),明显高于2D-DSA检查,这一结果对以上结论予以了充分证实。研究证实,尽管3D-DSA在脑动脉瘤 诊断中存在明显优势,然依旧存在整体质量差的缺陷。分析原因可能为:①设备震动会形成伪影,特别是在颅骨处。②出于使造影剂总量得以降低的目血管分支无法 获得清晰的显示。③3D-DSA重建图像无法对血管的钙化以及血栓的形成进行清楚显示。所以,若有必要可对患者首先展开CT或者是MRI检查。④患者移动 会导致影像质量降低。由于3D-DSA技术的重建时间较2D-DSA检查长,从而导致有些患者会产生移动伪影[4]。
4 参考文献
[1] 郑 涛,马 青,刘瑞宏.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11(1):214.
[2] 罗 伟,韩德清,陈玉光,等.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23(5):437.
[3] 李 健,王祝峰,王 珩,等.3D DSA辅助下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型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26(3):567.
[4] 翟水亭,李天晓,曹会存,等.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0,25(16):776.
[收稿日期:2013-03-08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