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28 浏览次数:813次
作者:张爱兰 作者单位:古交市中心医院,山西 古交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其骨折线绝大部分患者在关节内,故又称为股骨颈囊内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数据 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48岁~81岁。
1.2 结果 21例患者中,病愈19例,死亡2例。
2 护理
由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部分患者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疾患,因此,护理应特别注意。
2.1 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感觉及反应比较迟钝,生活能力较低下,因此应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如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向患者讲清手术的目的、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
2.2 专科护理
2.2.1 牵引护理 皮牵引和骨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常用的牵引方法。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关系很大。骨牵引时将患肢放在勃郎氏架上,肢体呈外展内旋位,保持上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患肢外展20°~30°。皮牵引时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丁”字鞋,牵引重锤必须悬空,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或滑脱,出现卧位或牵引无效及时纠正,保持针眼干燥、清洁,每天用酒精棉球涂擦2次。
2.2.2 保持引流管通畅 施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均置负压引流管,当班护士要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受压或扭曲,管腔内有无血块堵塞,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防止引流液倒流。在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术后1 d~2 d拔除负压引流管。
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预防血压升高 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注意防止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患者疼痛睡眠不佳时,应适当给予止痛和镇静剂。
2.3.2 防止褥疮 牵引患者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最易产生褥疮。定时翻身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建立翻身卡,1次/2 h,骨突部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保持皮肤及床单干燥,早晚各用温水擦浴。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患者。
2.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对留置尿管患者,每天要更换尿袋1次,尿道口护理2次/d,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月饮水量保持在2 500 ml以上,以达到生理性冲洗,促进细菌的排出。
2.3.4 预防坠积性肺炎 要求患者吸烟者要禁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每天给予扶起、叩背以促进排痰,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2次/月,以利痰液排出。
2.3.5 预防血栓的形成 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外,要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
2.3.6 术后患者预防脱位的护理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触摸术后部位有无异物脱出,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
2.4 功能锻炼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联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4.1 早期功能锻炼 入院后或术后次日即可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健侧可以做直腿抬高运动、抱膝运动,以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全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始康复练习。
2.4.2 出院指导 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同时告诉患者为预防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及术后髋关节脱位,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牵引患者4个月后复诊确定骨折愈合后才能逐渐负重,术后患者出院后1个月复诊,如发现有感染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