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11-10 浏览次数:735次
作者:钱兴皋,慈书平,戴煌,倪娟 作者单位:212001 镇江 解放军第359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颈椎病组和对照组各12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颈椎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颈椎病发作时可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机理可能与病变颈椎压迫了支配心脏的神经、血管以及脑心反射有关。
【关键词】 颈椎病,心电描纪术,心律失常 治疗
1992年青岛第二次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病。颈椎是人体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尤其是颈椎间盘,不仅退变过程开始较早,且是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部位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颈椎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是中老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就颈椎病与心律失常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住院、门诊和军队干休所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相配对,分颈椎病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27例,均为男性。A组年龄46~93(平均74±13)岁。B组年龄47~88(平均75±1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放射科作颈椎正侧位片检查,心律失常体检和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结果统计。
1.3 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有影像学相应依据及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性心律失常(颈源性心律失常或颈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参照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的模式制定:颈椎病发作前无心律失常,颈椎病发作时出现心律失常;原有心律失常,颈椎病发作时增加,期前收缩每小时超过4倍基础值,有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颈椎病发作时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处理 用X-±S表示资料离散度,定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统计软件为华西医科大学统计教研室医学百科全书统计学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 A组与B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2.2 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类型 颈椎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多见,对127例老年人颈椎病心律失常情况与配对的无颈椎病比较,结果显示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传导阻滞、交接区心律失常上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表1 A组与B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注:部分调查者有多种类型心律失常,P<0.05,☆P<0.01。
3.1 颈椎病分型 目前临床颈椎病分型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型以及混合型,其中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均可引起植物神经症状,尤以心血管症状多见[1]。
3.2 颈椎病导致心律失常的机理 颈椎病病理基础是骨质增生、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关节间隙变狭,椎间盘的突出、变性、出血等直接压迫神经血管是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其机理如下。①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起源于颈胸部,组成心上神经、心中神经和心下神经。进入心脏后,主要支配窦房结、房室交接区、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当这些神经受到病变颈椎的压迫刺激,可引起心率和心脏节律的异常改变而导致心律失常。②心脏活动受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当自主神经平衡功能失调,病变侧受压迫或刺激后,即表现同侧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因此颈椎病发作时心律失常可有多种类型,同时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的强度也并不一致。当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时,则以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多见。当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时,则以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多见。③中枢神经的作用。颈椎病变可压迫椎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及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反射性引起心律失常。
3.3 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治疗 颈椎病引起的心律失常,重点是治疗颈椎病,单纯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佳。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2、3],除了原有的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微创介入治疗也在临床逐步开展。对于颈椎病性心律失常的康复治疗,以其安全性在临床多为采用。采用牵引和理疗的方法可以使得心律失常消失。其治疗原理主要是,颈椎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椎体椎间关节的正常序列;减轻神经根及突出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有利于膨出的椎间盘回缩以及外突的椎间盘回纳;物理治疗如采用低频电治疗、中频电治疗、离子导入疗法、超短波疗法、光疗、关节松动术等方法能有效的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颈椎操锻炼、McKenzie自我整复治疗等运动疗法,既可缓解临床症状,也能达到巩固疗效的作用[4]。推拿、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疗法之一,可以疏通脉络、调整和改善椎体节段与周围软组织的相互关系,缓解临床症状,对颈椎病性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也可取得了较好疗效[5]。
对于颈肩痛、根性痛和/或散乱的交感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各种保守治疗均无效,MRI显示有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又无开放手术指征者和MRI显示有多节段椎间盘突出(3个间隙以上或病变间隙有跳跃),颈肩痛及上肢痛严重,实施开放手术指征及术式有争议者,可采用介入椎间盘髓核成形术(等离子、激光、臭氧治疗)、椎间盘纤维环成形术(IDET)以及小针刀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6、7]。
当颈椎病骨刺压迫神经、血管,引起反复发作,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心律失常又较严重,应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有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也取得较好效果[8]。
【参考文献】
1 李玲.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继续医学教育,2006,30(20):53~57
2 莫利求,陈秉学.颈椎病诊治的现代观点.广东医学,2006,27(2):162~163
3 南登崑.实用物理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31~733
4 彭小文,张盘德. McKenzie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09~411
5 陈冬青,吴隹明,温丽文,等.药物离子导入联合超短波治疗颈椎病源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8):714~715
6 张力,高立,左艳武.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5):544~545
7 张旭,王衡.离子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正骨,2007,19(9):55~56
8 朱稚丹,陈冬青.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颈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