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
发表时间:2010-09-27 浏览次数:575次
作者:叶进,李源,刘慧,杨钦泰,王涛,魏燕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呼吸内科,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以鼻内雾化吸入的方式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急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 mg/次,每天2次)、10 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及鼻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1 mg即2mL)治疗;第2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 mg/次,每天2次)及10 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疗程共10 d;治疗前后对头痛、脓涕、鼻塞、后鼻滴漏和嗅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组总有效率为90.5%,第2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临床表现分级评分均明显下降,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头痛、鼻塞、后鼻滴漏症状及鼻黏膜肿胀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对于治疗急性鼻-鼻窦炎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副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布地奈德; 急性鼻-鼻窦炎; 头孢克洛; 麻黄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8月~2005年12月在我科门诊明确诊断为急性鼻-鼻窦炎的患者【2】,共42例入选,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1~53岁,平均34.1岁(s=13.7)。
经询问病史,鼻内镜检查及空腹抽血生化检验,如有下列一种情况即被排出本研究:①对头孢菌素或糖皮质激素过敏者;②过去6个月内因慢性鼻-鼻窦炎反复发作而治疗者;③合并鼻息肉者;④合并变应性鼻炎者;⑤合并哮喘者;⑥入组前7 d使用系统性抗生素治疗者;⑦入组前4周内曾口服及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⑧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⑨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全部患者经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临床表现为头痛(27例,62.3%)、脓涕(35例,83.3%)、鼻塞(37例,88.1%)、发热(9例,21.4%)、后鼻滴漏(23例,54.8%)、嗅觉障碍(31例,73.8%);全部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内脓性分泌物(42例,100%)、鼻黏膜充血(42例,100%)、鼻黏膜肿胀(33例,78.6%)。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分组及治疗 42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每组21例。第1组给头孢克洛(750 mg/次,每天2次)口服,10 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1 mg即2 mL),疗程10 d。鼻用雾化喷雾装置(PARI SINUS 028G1000,德国PARI公司提供)由专业人员操作及指导使用,喷雾前用10 g/L麻黄素滴鼻,并将鼻涕擤出以保持鼻腔通畅。第2组给予头孢克洛(750 mg/次,每天2次)口服,同时给予10 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疗程10 d;
1.2.2 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天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记分评估。主要症状:头痛、脓涕、鼻塞、后鼻滴漏和嗅觉障碍;鼻内镜检查:鼻腔内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和鼻黏膜肿胀。对主要症状及体征参照以下标准区分严重程度进行记分评估: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发热评估标准:0为≤37.6 ℃;1为37.7 ℃~38.4 ℃;2为38.5 ℃~39.0 ℃;3为≥39.1 ℃。若患者存在双侧鼻-鼻窦炎表现,则取较严重侧的结果进行评估[3]。将患者各项临床表现的评分相加得到总体评分。治疗后,电话随访3个月,了解有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包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有慢性疾病加重事件,以及此过程中所有新出现的事件,如鼻出血、鼻腔干燥、鼻中隔穿孔等。
1.2.3 疗效评估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按评估标准对临床表现进行记分评估。门诊随访,在治疗后对全部患者临床表现重新分级评估。将治疗前评估与治疗后评估进行比较,从急性鼻-鼻窦炎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①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②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P< 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的临床表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如表1所示,第1组总有效率为90.5%,第2组总有效率为85.7%。
由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头痛、鼻塞、后鼻滴漏症状及鼻黏膜肿胀的改善程度在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其他症状和体征方面,两组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2)。总体评分的变化值(治疗前-治疗后),在第1组明显高于第2组(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未观察到不良事件。所有病人对药物均能耐受。
3 讨 论
3.1 疗效分析
急性鼻-鼻窦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和嗅觉减退等为主要表现,其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控制感染为主要治疗手段。Gwaltney等[4]研究认为,急性鼻-鼻窦炎最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厌氧菌、其他链球菌、黏膜炎莫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头孢克洛为一种二代头孢菌素,对以上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周兵等[2]在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头孢克洛缓释片治疗急性鼻-鼻窦炎总有效率达87.9%。本研究,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85.7%,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头孢克洛治疗急性鼻-鼻窦炎效果良好。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急性鼻-鼻窦炎常使用一些辅助治疗[5]。一般鼻窦口闭塞是急性鼻-鼻窦炎的开始,阻塞的原因包括局部黏膜肿胀和分泌物机械性阻塞。窦口阻塞和鼻-鼻窦炎构成一个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必须重新开放和引流窦口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局部糖皮质激素能使局部微小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和水肿,抑制炎症细胞趋化性移动,目前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6, 7],并证实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8]。然局部糖皮质激素尚不是急性鼻-鼻窦炎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鼻-鼻窦炎,辅以减充血剂。使用减充血剂目的是减轻鼻腔及鼻窦黏膜水肿,但局部激素除减轻水肿的特点外,尚有抗炎和黏膜稳定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说,局部激素可通过减轻水肿和缓解鼻窦口区域的炎症反应来增加鼻窦口直径[5, 9],促进鼻窦引流,增加鼻窦通气,促进感染消除,降低复发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Dolor等[10]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中证实,对有慢性鼻炎和复发性鼻-鼻窦炎病史的病人,在急性鼻-鼻窦炎发作时,用抗生素和减充血剂治疗,同时辅以氟替卡松喷鼻,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缩短康复时间。Yilmaz等[1]在对52例患有急性上颌窦炎的儿童研究发现,在用抗生素治疗同时,使用布地奈德喷鼻组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口服伪麻黄碱组(P< 0.05)。说明局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鼻-鼻窦炎同样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研究中,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置于鼻用喷雾器内行鼻内雾化吸入。此装置通过压缩空气高速喷射使药液形成振动的悬浮微粒,这种微粒更容易到达并通过狭窄的鼻窦口进入鼻窦腔内发挥药效。这种给药方法在国内为临床首次尝试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研究发现虽然两组在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但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在头痛、鼻塞、后鼻滴漏症状及鼻黏膜肿胀及总体症状改善方面明显高于未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P< 0.05),与国外研究相符。
3.2 不良反应
一直以来存在对长期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萎缩性鼻炎、鼻出血,及对感染抵抗力降低的担忧,理论上也存在激素使鼻-鼻窦炎感染扩散的可能性,但Druce和Slavin [5,9]研究指出,局部激素和抗生素在短期联合使用时,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在另一研究中,Sahay[11]等发现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没有发现鼻黏膜出血或明显血管壁损伤以及任何感染的证据,而延长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不影响血清激素水平。布地奈德是一种局部应用的非卤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及抗渗出的作用。由于其生物利用度低,肝脏首过代谢率高,而代谢产物活性低,所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本研究中,实验组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10天,随访3个月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所有病人对药物均能耐受,与国外研究结果相符,说明短期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YILMAZ G, VARAN B, YILMAZ T, et al. Intranasal budesonide spray as an adjunct to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cute sinusitis in children [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0, 257(5): 256-259.
张晓彦,王 璁.鼻-鼻窦炎普通炎性疾病 [A].见: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8-255.
周 兵,黄志刚,刘超华,等. 头孢克洛缓释片治疗成人急性鼻-鼻窦炎临床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 11(4):233-236.
GWALTNEY J M, SCHELD W M, SANDE M A, et al. The microbial etiology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of adults with acute community acquired sinusitis: a fifteen-year experience a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review of other selected studies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2, 90S:457-461.
DRUCE H M. Adjuncts to medical management of sinusitis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0, 103(5 ( Pt 2)): 880-883.
江远仕,陈锦生,林广裕等. 耳鼻咽喉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5S):141-142.
瞿申红,李添应,许庚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及其对哮喘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5):575-579.
LUND V J, BLACK J H, SZABO L Z,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budesonide aqueous nasal spra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 Rhinology, 2004, 42(2):57-62.
DRUCE H M, SLAVIN R G. Sinusitis: critical need for further study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1, 88(4): 675-677.
DOLOR R J, WITSELL D L, HELLKAMP A S, et al. Comparison of cefuroxime with or without intranasal flutica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inosinusitis. The CAFFS Tri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AMA, 2001, 286(24): 3097-3105.
SAHAY J N, IBRAHIM N B N, CHATTERJEE S S, et al. Long-term study of flunisolide treatment in the perennial rhinit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asal mucosal histology and morphology [J]. Clin All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