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颞骨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断层解剖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05-26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于海玲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颞骨鼓乳段面神经的斜矢状位断层解剖方法。方法 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对20例正常国人颞骨标本进行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获取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断层连续图像,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 20例颞骨标本斜矢状位连续断层切片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连续显示层面,图像清晰,形态及走行显示良好。结论 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可为临床鼓乳段面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影像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颞骨 鼓乳段面神经 斜矢状位 解剖学 横断面 冷冻数控铣削技术

  STUDY OF OBLIQUE SAGITTAL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TYMPANIC AND MASTOID SEGMENT OF FACIAL NERVEYU HAI-LING, JU JIAN-BAO, ZHANG XIAO-WEN, et al(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oblique sagittal sectional anatomy of tympanic and mastoid segment of facial nerve.MethodsThis study was done on 20 normal temporal bones of adults by using computerized cryo-milling technique. Digital photography was done, data saved in computer, seriate sectional photographs on an oblique sagittal plane obtained and the tympanic and mastoid segment of facial nerve observed.ResultsAll the nerves studied were well displayed through oblique sagittal sectional anatomy. 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an anatomical foundation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d imageology study of diseases related with tympanic-and-mastoid-segment facial nerve.

  [KEY WORDS]Temporal bone; Tympanic and mastoid segment of facial nerve; Oblique sagittal plane; Anatomy, cross-sectional; Computerized cryo-milling technique

  颞骨虽体积微小,但却是人体最复杂的解剖区域之一。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由于其位置重叠,走行曲折,一直是临床应用解剖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我国耳显微外科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关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在鼓乳段面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认识还未完全统一,该区域的相关断层解剖研究可为上述目标提供有力的解剖学依据。本研究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对20例颞骨标本进行斜矢状位薄层断层解剖研究,以期获取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较为详尽的解剖信息,为临床提供详细的断层解剖学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择经甲醛固定的成人无明显颅底病变的颞骨标本20例(40侧),其中男11例,女9例。标本均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1.2 冷冻数控铣削

  1.2.1 冷冻、包埋和固定 将标本放入低温冷冻室内,经过-20 ℃、-30 ℃、-40 ℃依次冷冻2 d,然后采用不锈钢包埋箱包埋,将每例标本按斜矢状位摆放,填充蓝色明胶溶液至距离包埋箱底7 cm处,并冷冻至凝固变硬。24 h后,将标本用自制固定架固定定位,放入包埋容器中,依次向包埋箱内加入第二、三、四层明胶,其间隔时间为24 h。

  1.2.2 数控铣削 在恒温-15 ℃铣削室内,把标本块放在铣削精度为0.001 mm的SKC 500型数控机床工作台上,固定标本块后,调整铣床Z轴每次进给距离为0.4 mm,主轴转速900 r/min,X轴方向上每转进给距离为0.4 mm。每执行完一层,铣头停在X轴的最大负端,带有计数器、比例尺和比色卡的采集框走到合适的位置,此时根据情况对标本面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准备照相。

  1.2.3 断层图像的采集与保存 使用Canon EOS 20D 相机,820万像素,加装遮光罩,调整镜头前缘使其距离标本断面垂直距离95 cm。当铣床执行完一个完整程序后,铣头停留在X轴的最大负端,通过CanonUtilitiesEOSCapture软件控制相机,采集图像数据,图像采集结束后,备份原始数据。

  1.3 断层图像的观察

  将应用冷冻铣削技术获得的颞骨标本0.4 mm薄层斜矢状位连续断层解剖图像在Photoshop上进行相应处理,使处理后图像的色彩、对比度、清晰度及背景都达到最佳水平,最后保存。在所获图像中观察鼓乳段面神经的断面解剖结构特征。

  2 结 果

  20例标本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连续薄层断面图像清晰,易于观察。在断层图像中,从鼓室段面神经开始显影至乳突段面神经完全消失共22个层面,在水平半规管下缘可见鼓室段面神经显影,鼓室段面神经向后下弯曲走行,延续为乳突段并稍向后外斜行至茎乳孔,可看到鼓索神经自乳突段中上部分出。在斜矢状位断层图像中可以观察到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完整形态及走行。见图1、2。

  图1 鼓乳段面神经 箭头所示

  图2 鼓乳段面神经和鼓索神经分支 箭头所示

  3 讨 论

  3.1 冷冻数控铣削技术的优势

  临床影像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有力地促进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向能满足临床需求的薄层标本数据获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要。断层解剖学的研究,目前有保存标本和不保存标本两种方法。保存标本的冷冻切片断层标本,由于切片厚度过厚和锯耗大的原因,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临床影像学要求[1]。生物塑化技术的塑化切片,厚度达到1.2 mm,锯耗为0.2 mm左右,虽然切片变薄,但仍和重建间隔可为0.1 mm的HRCT有差距。而且由于切割仪空间的限制,标本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mm×100 mm×100 mm,又有耗时长,标本易变形的缺憾[2]。制作颞骨连续组织切片的火棉胶包埋技术,要求脱钙完全,但脱钙时间过长会引起软组织的变形、胀缩,影响二维影像的准确性[3]。因此,上述方法均不能充分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

  我们所采用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与以往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采用铣削精度为0.001 mm的数控铣床,可以根据研究需要随意调整切片厚度为0.001~1 mm,从而充分满足影像学不同扫描层厚的需要;②本研究采用了0.4 mm的铣削厚度,不保留标本,不存在锯耗问题;③不脱钙包埋,有利于保留组织内部原有结构;④连续性切片,有利于连续动态观察颞骨组织内部的空间位置和变化规律;⑤从选材到铣削结束需时分别为:冷冻6 d,包埋4 d,铣削3 d,耗时短,标本又能保持新鲜不变形;⑥Canon Utilities EOS Capture 软件控制相机拍摄的图像,大小3 504×2 336,分辨率约820万像素,数据量大,图像清晰;⑦结构清楚,组织位置固定,能精确地显示鼓乳段面神经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毗邻关系,从而增强对其影像诊断技术的理解;⑧依此数据三维重建的图像能为鼓乳段面神经解剖提供准确详细的术前形态学信息;⑨将获得的切片数据输入计算机相应的图像分析系统,可应用于体视学研究。

  3.2 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的优势

  颞骨内面神经走行曲折,可分为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段、鼓室段、锥段和乳突段5部分,各组成部分与人体长轴均不完全平行或垂直,因此单纯常规的轴位、冠状位均不能使面神经鼓室段和乳突段全程显示良好,难以全面、直观地观察面神经的行程、毗邻关系。随着耳科学的进步与医学影像学的兴起和发展,对该区域的解剖学研究日趋广泛。但由于各研究方法不一,观测角度不同,所获结果难以适应临床手术的实际需要。因此,研究颞骨内面神经的形态、行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于临床鼓乳段面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颞骨标本MR成像研究结果表明,斜矢状位是观察鼓乳段面神经的最佳位置[4,5]。但是要正确识别和分析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MR图像,尚需借助相应的薄层断面解剖研究的帮助。近年来,断层解剖学研究继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之外,也提出第“四维”的概念,即斜矢状位。但有关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的报道较少,尚未见国内外关于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

  本研究先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进行斜矢状位薄层连续切片,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可以获取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详尽解剖信息,为分析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解剖学形态提供断层解剖数据和参考。20例颞骨标本所获断层图像均显示清晰,鼓乳段面神经走行连续,便于进行详细的形态观察。在断层图像中,从鼓室段面神经开始显影至乳突段面神经完全消失共22个层面,在水平半规管下缘可见鼓室段面神经显影,鼓室段面神经向后下弯曲走行,延续为乳突段并稍向后外斜行至茎乳孔,可看到鼓索神经自乳突段中上部分出,与大体解剖描述结果一致。我们所获取的断层图像层厚仅为0.4 mm, 可以充分满足临床实际应用的需要。

  应用冷冻数控铣削技术所获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薄层断面图像清晰真实,易于观察。选取斜矢状位进行研究是因为该位置与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走行相似,可以得到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较为真实的形态特征,获取尽可能多的解剖信息,为临床面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手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学依据。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本研究仅仅对20例颞骨标本进行了研究,标本例数较少,还有待今后工作中更为详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忠华,王兴海. 解剖学技术[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92-96.

  [2] 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等. 颞骨及其邻近区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24(3):252-254.

  [3] 靳颖,刘津平,田德润,等. 颞骨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22(4):353-356.

  [4] 于海玲,于爱华,徐志鹏,等. 正常人鼓乳段面神经的MR斜矢状位影像学研究[J]. 中国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5(1):10-12.

  [5] 于海玲,徐志鹏,许安廷,等. 正常人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MR成像方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46(3):324-3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