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0-04-08 浏览次数:572次
作者:闻娟,袁再强,张立春
作者单位: 1 1612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二神经精神病医院
2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关键词】 颈动脉
颈动脉体瘤也称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CT、DSA、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颈动脉体瘤彩色多普勒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特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5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大多无任何症状,部分有肿痛及其他症状而就诊。体检颈前三角,触及质地中等、边界清晰无压痛的可搏动肿块。
1.2 仪器与方法 PHILIPS公司HDI 40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患者头偏向受检对侧,探头沿颈部两侧颈总动脉区向上,对肿瘤部位做纵、横、斜等多切面探测,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内部回声、位置及与其他器官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肿块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的关系。
2 结果
颈前三角区纵切显示近似卵圆形、边界不规则之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质。6例颈动脉体瘤,右侧3例,左侧2例,双侧1例。其中4例包绕颈总动脉分叉,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生长,1例完全包绕颈外动脉(图1),1例紧邻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压移位,间距增宽,多数颈外动脉穿过肿块,颈总及颈内外动脉管腔无狭窄。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跟踪扫查显示血供多来自颈外动脉分支,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其为动脉血流,呈低速低阻性血流频谱。经手术病理证实,颈动脉体瘤5例发生在颈动脉分叉的外鞘内侧,1例恶性变侵犯动脉血管壁平滑肌层。
3 讨论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后面的动脉外膜内,瘤体增大后往往沿动脉壁发展,逐渐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和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并与动脉外膜紧密粘连。多无任何症状,少数患者可伴有肿块局部胀痛、颈动脉综合征、霍纳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颈动脉体瘤需与肿大颈部淋巴结、颌下腺及腮腺肿物、颈动脉瘤、神经源性肿瘤等相鉴别,特别是神经鞘瘤,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引起的颈动脉系的解剖关系变化极为相似,常将颈动脉向前方推移,可使颈动脉移位、变形,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但神经鞘瘤肿物内彩色血流稀少,颈内外动脉不会穿行其间,而是受压移位,可资鉴别。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手段有超声、CT、DSA、MRI等。CT检查可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形态和性质,但不能反映肿瘤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以及颈外动脉异常分支的连续关系;DSA能充分显示颈动脉,特别是正常和异常颈动脉分支的粗细、走行以及动―静脉瘘,血管腔有无狭窄、闭塞情况,但与周围软组织相关的信息被减影掉。MRI也可诊断此病,但价格相对较高,且需要造影剂增强扫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其他检查方法所具备的优势集于一体。其优点如下:(1)能明确肿块内部的特点、形态、大小;(2)多切面了解肿块与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的关系;(3)能显示肿块内的血流丰富程度;(4)特别是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判定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与肿物之间的立体结构,进行多方位立体旋转观察的特点;(5)更简便、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等特点。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