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切口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4例
发表时间:2012-11-19 浏览次数:890次
作者:朱宝成,肖鹏 作者单位:陕西三原,三原县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 观察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结果 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死亡14例,植物生存12例,重残18例,中残44例,良好26例。结论 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颅内血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 直切口小骨窗;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
本科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4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64例,女50例;年龄43~80岁,平均56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8h。
1.2 影像学检查
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脑出血改变。壳核部56例,尾状壳23例,皮层下22例,丘脑9例,小脑半球4例。血肿量35~50ml者59例,51~70ml者35例,>70ml者20例。
1.3 临床表现
浅昏迷63例,中度昏迷40例,深昏迷11例。一侧瞳孔散大31例,双侧瞳孔散大11例,锥体束征单侧阳性59例子,双侧阳性17例,去大脑强直7例。血压在140~250/90~140mmHg之间。
1.4 手术方法
本组114例病人中,除24例烦躁、呕吐剧烈患者在全麻下手术,其余90例在局麻加强下行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肿,手术时间为0.5~2h。方法:根据术前头颅CT定位、直切口切开头皮全层,头皮夹止血,电凝出血点,推开骨膜,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为3~5cm,电凝硬膜血管,星状切开硬脑膜;于无血管区用脑穿针穿刺证实血肿位置后,切开皮质造瘘达血肿腔,由浅入深缓慢吸除血肿,吸引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周围组织,遇有动脉活动出血,可电凝止血;遇有大的血管可用棉布保护以免损伤;对粘连过紧的小血块,多为原发性出血,可电凝止血,不强求吸除;最大可能清楚血肿后,用生理盐水冲肿腔至清亮,放置通畅引流管于血肿腔内引流。
2 结果
按GOS分级[1],Ⅰ级:死亡14例;Ⅱ级,植物生存状12例;Ⅲ级,重残,需他人照顾,18例;Ⅳ级,中残,生活能自理,44例;Ⅴ级,良好,成人能工作,学生能上学,26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基本病理变化,是除因血肿急性膨胀引起脑疝和机械压迫的局部微血管缺血性痉挛、梗阻、坏死外,还由于血肿分解产物的损害作用,使血肿周围脑组织由近及远的发生水肿、变性和坏死[2]。高血压出血一般在出血后30min左右形成血肿,6h后,紧靠血肿的脑实质开始出现水肿、坏死[3],故为了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尽早地清除血肿是提高疗效、挽救生命的关键。许多文献也报道早期手术疗效显着。笔者认为,临床上手术时机的选择往往受到病人就诊时间的限制,一般病人入院后一旦确诊且有手术指征,则立即手术。本组114 例全部在超早期内完成。笔者体会本方法的主要优点有:(1)大部分患者可在局麻加强化下手术,大大缩短了全麻术前准备时间和减少了全麻带来的不良反应。(2)手术创伤小,脑损伤最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医源性损伤。(3)手术时间短,能迅速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4)可直视下操作,避免了钻孔引流的盲目性和血肿清除不彻底及止血不可靠性,故可有效地预防再出血,脑水肿及对脑实质的损害。(5)因祛除部分骨有减压的作用,同时可避免骨窗过大易引起脑组织移位,脑干被挤压导致长期昏迷的缺点。术前意识状态[4]是估计病情预后的重要指示之一,本组死亡14例中有11例术前处于昏迷状态,昏迷越深,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也就越高,应高度警惕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发生致死性大出血。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有颅内二次出血致死的风险,所以积极控制血压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28.
2 Nehis DG. Experimental intratrerebral hemorrhage;progression of henodynamic changes after production If a spontaneous masslesion. Neurosurgery,1988,23:439-444.
3 Sundt TM JR,poepgras DG,Marsh WR,et al.Saphenousvein bypassgrafts for giant aneurysms and intracranial occlusive disease. Neurosurgery,1986,65(4):439-450.
4 任宇红,李新江.直切口小骨窗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