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脑挫裂伤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3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朴松鹤,齐宇,孙志博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关键词】 无脑挫裂伤;急性硬膜下血肿
回顾我院2000-01~2009-10治疗的无脑挫裂伤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就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18~76岁,平均31岁。有头部外伤史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5例,摔伤2例,车祸5例,坠落伤1例,拳击伤1例。3例高血压患者为自发出血。9例外伤患者7例有短暂的意识障碍,5例有中间清醒期,术前8例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GCS 8分以下者8例,9~15分者4例。4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呈去脑强直状态,6例有不同程度偏瘫。12例均经CT扫描确诊为硬膜下血肿,CT检查血肿位于左额颞顶7例,右额颞顶5例,血肿呈高密度影。CT扫描未见脑挫裂伤。仅2例在血肿部位有线形骨折。
1.2 方法
12例确诊后均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均发现外侧裂附近的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出血,局部有小的蛛网膜撕裂,均没有发现脑挫裂伤。高血压年龄大的患者皮质动脉呈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
2 结果
术后死亡2例,1例因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时间过长于术后2d死亡,1例死于肺内感染。出院时本组8例良好,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为76岁高龄患者。本组8例得到随访,随访期为6个月~2年,6例已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1例轻偏瘫,可自理生活,植物生存患者仍昏迷。
3 讨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根据其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而分为复合性血肿和单纯性血肿[1]。单纯性急性硬膜下血肿较少见。文献报道,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包括动静脉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大脑镰旁脑膜瘤、外侧裂附近的皮质动脉和动脉瘤破裂[2]。根据本组病例术中所见血肿均为大脑中动脉的皮质动脉破裂出血所致,我们认为,血肿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皮质动脉与硬膜有黏连,在轻微外伤时撕裂所致,另外高血压动脉硬化在血肿形成中也起一定作用。由于原发脑损伤较轻,部分患者意识障碍过程可与硬膜外血肿相似,有中间清醒期。血肿的来源为为皮质动脉破裂,血肿形成比较急快,故病情一般多较重,CT扫描能快速准确诊断。治疗应根据血肿的部位直接开颅清除血肿,术野一定要够大,能充分显露外侧裂及周围的脑组织,以便发现出血的位置,对破裂的血管应予电凝夹闭。此类血肿因无脑挫裂伤,及时手术清除要比伴有脑挫裂伤的血肿效果好,本组病例大部分预后良好,高龄患者及脑疝时间过长者预后不良。选择快速的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250
[2]黄新,史继新,杭春华,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硬膜下血肿[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