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脑胶质瘤治疗展望

发表时间:2012-05-03  浏览次数:673次

  作者:廉晓宇,牛广宇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关键词】 脑胶质瘤,治疗,综述

  脑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单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复发率高,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副作用较大,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手术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有较大进步,现总结国内外文献对脑胶质瘤的治疗的新发展作综述。

  1 手术治疗

  1)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近10年来,神经外科己经由显微神经外科进入了微创神经外科时代,神经内窥镜的开发研制与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克服了手术显微镜视角小和放大倍数增加后光度不足的缺点,使神经外科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一步拓宽大。

  2)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神经导航手术治疗是指外科医师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设计手术方案、寻找颅内病灶、切除病灶。导航系统提供了实时精确定位,有助于分辨肉眼难以分辨的肿瘤边界,利于肿物的全切除及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3)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是近期兴起的研究热点,德国学者Duffner F等将肿瘤细胞和神经细胞与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共同培育,利用荧光强度的不同,可以将肿瘤细胞与神经细胞区分开。有两种显色技术,一种是荧光素钠法,利用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荧光素漏出不健康的血管壁,应用激光激活荧光素,通过特殊的光栅,可以判断出肿瘤边界;另一种是非荧光素钠途径即5-ALA(5-氨基酮戊酸)方法,激活体内荧光原卟啉,这一过程需要亚铁血红素酶生物合成途径酶的参与。

  2 放射治疗

  1)间质内放疗:脑胶质瘤间质内放疗,该治疗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周围正常组织几乎不受照射,患者无痛苦;同时,由于放射源置人瘤体或残余瘤体或瘤腔内,与外放射差异较大,对周围及造血系统影响较小。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借助于立体定向装置和影像设备准确定出靶区的空间位置,经计算机优化后,通过γ射线(γ-刀)或高能X射线(X-刀)聚焦照射,使靶区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很低。

  3)适形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通过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肿瘤在获得较高剂量的同时,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明显降低。通过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达到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的目的,从而减少肿瘤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3 化学治疗

  1)超选介入化疗:超选颈内动脉介入化疗是应用微导管技术,在眼动脉远心端,持续灌注有效化疗药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在非肿瘤区聚集,克服了系统化疗药物剂量较大、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低,毒副反应较重的不足。

  2)瘤腔内化疗技术: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瘤内或肿瘤切除后残腔内的方法。瘤内化疗的优点:①瘤内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②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久;③不受药物水溶性、脂溶性及血脑屏障的影响;④全身不良反应小等。化疗药物的缓释技术,尤其是多聚体缓释剂能使药物缓慢、恒速、持续地释放,使瘤内化疗的效果更好。

  4 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基本原理是:机体在接受光敏剂一定时间后,光敏剂可通过被肿瘤破坏的血脑屏障,以相对较高浓度存留在脑肿瘤组织内,此时以特定波长的光(激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发生光化学反应,在有氧情况下,产生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单态氧和(或)某些自由基,与肿瘤组织和细胞内的多种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引起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最终导致肿瘤组织消亡。

  5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以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为目的、通过载体介导方法将外源性遗传物质转移到人体靶细胞,并使其表达的一系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常用的转移基因有以下四类:①化疗药物敏感基因;②肿瘤抑制基因;③自杀基因;④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基因。Rainov NG等报道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Ⅲ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个别报道令人兴奋,但总体效果并不满意,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逆转录病毒在体内转染胶质瘤细胞的转染率低有关。

  6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目前胶质瘤治疗研究的又一新热点,其中尤以细胞疫苗的研究为甚。细胞疫苗相对于蛋白质、分子水平的疫苗来说,有以下优点:①制备简单;②包含有多种T细胞表位,可保证免疫的全面性及强效性;③符合异质性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胶质瘤中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为基础的细胞疫苗研究较多。

  目前,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案的不断出现,各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脑胶质的治疗效果。总之,随着脑胶质瘤各种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相信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纪.深入开展胶质瘤综合治疗及其基础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1):12

  [2]Duffner F,Ritz R,Freudenstein D,et al.Specific Intensity Ima-ging for Glioblastoma and Neural Cell Cultures with 5-aminole-vulinicAcid-derived Protoporphyrin IX[J]. J Neurooncol,2005,71(2):107111

  [3]莫万彬.脑胶质瘤的局部化疗进展[J].华夏医学,2007,3(20):626628

  [4]Hirschberg H,Sorensen DR,Angell-Petersen E,et al.Repetitivephotodynamic therapy of malignant brain tumors[J].J EnvironPathol Toxicol Oncol,2006,25(1):261279

  [5]刘福生,金贵善,历俊华,等.树突状细胞与反义 TGF- β1 基因修饰的胶质瘤细胞融合瘤疫苗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47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