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发表时间:2012-03-13  浏览次数:568次

  作者:郭海波  作者单位: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尤其是巨大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分析神经外科在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间经单鼻孔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诊断、手术操作及治疗的结果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7例,大部切除3例,均为肿瘤侵入海绵窦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完全适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但对于肿瘤巨大及侵入海绵窦的腺瘤治疗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显微镜;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10%~15%,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垂体肿瘤的根治方法。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单鼻孔直接入路经蝶切除垂体肿瘤的手术方法已经广泛开展。本组50例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均有头痛症状。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6岁~63岁,平均年龄41岁。肢端肥大症10例,闭经、泌乳18例,视力减退40例。CT和MRI影像学瘤体最小为3 mm×3 mm,最大46 mm×30 mm。病理学分类:泌乳素(PRL)分泌性腺瘤17例;生长激素(GH)分泌性腺瘤12例;PRL和GH混合性腺瘤9例;非分泌性腺瘤12例。50例患者中微腺瘤3例,局限于鞍内的大腺瘤10例,向鞍上生长未突破蝶窦者7例,向蝶窦内下陷的大腺瘤30例;其中巨大型肿瘤7例,1例为GH型垂体腺瘤,1例为PRL型垂体腺瘤,其余为非功能性腺瘤,均向上突破鞍膈向下进入蝶窦。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鞍区CT和MRI扫描,了解蝶窦气化情况及除外蝶窦炎症,常规检查双眼视力、视野、有无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对于视力损害及内分泌功能异常者术后定期复查。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术前须进行鼻腔和口腔的清洁与消毒处理。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部略抬高、过伸,以便手术显微镜垂直对准鞍内。鼻腔消毒后在鼻中隔后端做弧形切口,在显微镜下打开蝶窦开口及蝶窦前壁,显露鞍底及鞍底硬膜,电凝硬膜后十字型切开,应用显微剥离子、吸引器及刮匙等切除肿瘤。常规用肌肉、脂肪、明胶海绵填塞蝶鞍,重建鞍底,鼻腔填塞碘伏纱条压迫止血,4天后拔除。术后随访2个月~72个月。

  2 结果

  术中肿瘤全部切除47例,大部分切除3例,均为肿瘤侵入海绵窦的患者。手术时间为40 min~80 min,平均时间为50 min,术中均无输血。术后患者头痛、视力下降症状均有好转;闭经、泌乳等内分泌症状术后明显改善;18例术前血清PRL(23.0 mg/L~1 100.0 μg/L)水平异常的患者,术后血清水平恢复正常;术后短暂性多尿者6例,无一例脑脊液鼻漏者。巨大垂体腺瘤镜下全切7例,术后视力、视野异常均有所好转,2例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无鼻腔通气障碍、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鼻腔并发症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72个月,平均(18±21)个月,肿瘤无复发。

  3 结论

  显微镜下经单鼻孔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其手术暴露可以充分满足切除垂体瘤的需要,且路径较短、安全简捷、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显露良好、完全适合绝大多数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国内报道该入路切除垂体微腺瘤的治愈率达到90%左右,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治愈率达30%~80%,但对于肿瘤巨大及侵入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治疗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9506.

  [2] 张清平.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5):429431.

  [3] 唐中,陈善成,朱炎昌,等.颅底病变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6):553556.

  [4] 王博.鞍区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4):37137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