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PICC在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514次

  PICC由外周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末端置于上腔静脉,经其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为长期需要输液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方便的静脉通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为85例患者行PICC置管术,其中男37例,女48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脑瘤3例,动脉瘤1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脑出血50例。贵要静脉穿刺68例,肘正中静脉穿刺11例,头静脉穿刺6例。

  1.2 材料 采用法国美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全长60 cm,型号为4 F。

  1.3 穿刺过程 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再是头静脉。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呈90°,测量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长度。术者戴无菌手套,清毒皮肤铺无菌手术巾,选择穿刺点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固定好穿刺鞘针,将导管从外鞘针腔内送入上腔静脉,拔出外鞘针,接正压接头,用透明敷贴固定,用绷带加压包扎,记录留置时间,穿刺部位,置管长度,操作者。

  1.4 结果 本组85例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为97%,34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40%,其中穿刺点渗血17例,静脉炎3例,导管阻塞5例,导管脱出7例,导管接头断裂2例。

  2 原因分析及处理

  2.1 穿刺点渗血 本组中穿刺点渗血17例,发生率为20%。

  2.1.1 原因分析:PICC导管针头较粗,穿刺点损伤大;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发病前长期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置管后压迫穿刺点时间不足;穿刺部位肢体抽搐。

  2.1.2 处理措施:穿刺前详细评估患者,是否长期应用肠溶阿司匹林,查看患者凝血常规,血常规结果,穿刺肢体抽搐情况。穿刺时穿刺点最好选择肘正中上下2 cm处[1]。术后24 h内适当限制肢体的活动,穿刺点局部按压30 min[1],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24 h。出现穿刺点渗血及时清理血迹,消毒、换药、更换无菌纱布和贴膜,防止发生感染。

  2.2 静脉炎 本组中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3.5%。

  2.2.1 原因分析:导管材质的优劣;导管型号与选择血管粗细不符,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引起内膜损伤;置管后肢体过度活动,抽搐,血管与导管之间产生摩擦致内膜损伤;导管尖端未达到上腔静脉。

  2.2.2 处理措施: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为肘正中,再为头静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送导管时,动作应轻柔,遇有送管不畅时,避免硬行送入,停留片刻再缓慢送管,置管后尽量避免肢体过度活动,穿刺后第1天,可采用预处理措施,局部湿敷25%硫酸镁加氟美松5 mg,3次/d[2],对于发生静脉炎者给予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加氟美松5 mg湿热敷,红外线照射,3~5 d痊愈。

  2.3 导管阻塞 本组导管阻塞5例,发生率为5.8%。

  2.3.1 原因分析:导管打折;封管方法不正确;输注脂肪乳, 氨基酸,且白,输血后未及时冲管或不完全冲管;患者活动、咳嗽、便秘静脉压力增高,血液返流致导管阻塞;液体滴速太慢,患者血液粘稠度高也可致导管堵塞。

  2.3.2 处理措施:每个患者都应用正压接头,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对护士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掌握正确封管冲管方法,每次输液完毕用20 ml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每次输注脂脂乳,氨基酸、蛋白、输血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冲管,减少药物在PICC管内沉淀,引起导管堵塞,过度烦躁患者应用镇静剂,便秘患者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液体滴速每分钟不少于50滴,对于导管堵塞患者首先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受压、变换体位观察是否通畅,堵管者可采用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1 000 U推吸方式,缓慢推注,不可暴力强行推注,停留30~60 min后再用推吸方式如此反复。本组1例患者堵管后通管未成功拔除,发现因为输注脂肪乳后沉淀堵管,潘丽花等[3]报道,70%乙醇溶液可清除脂类沉积。

  2.4 导管脱出 本组脱出7例,发生率为8.2%。

  2.4.1 原因分析: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穿刺肢体活动过度;更换贴膜时方法不正确,将导管拔出;患者神志不清,烦躁,自行拔出导管。

  2.4.2 处理措施:患者置管后不要过度活动,护士应进行专门严格培训,掌握正确导管固定方法,留在体外导管呈“S”形,24 h后换药如无渗血直接用无菌贴膜覆盖,患者出汗贴膜粘贴不牢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动作轻柔,从下向上撕去贴膜,防止将导管带出,碘酒、酒精消毒后应待干,防粘贴不牢,对意识不清,烦躁患者有专人陪护,必要时约束肢体,可将改装长筒袜套于置管处,导管脱出者如检查显示导管头端仍在上腔静脉内,可在无菌下剪去过长的导管,重新安装连接器[4]。

  2.5 导管接头断裂 导管接头断裂2例,发生率为2.3%。

  2.5.1 原因分析:固定方法不正确;患者烦躁接头处打折,暴力冲管压力加大引起导管断裂。

  2.5.2 处理措施:固定方法正确,每次输液前,输液完毕封管、换药时注意导管接头是否打折,封管时如有阻力,应寻找原因,调整角度,切忌暴力冲管,发生断裂者在无菌操作下剪掉破裂导管,重新连接接头和正压接头。

  3 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急症患者多,住院时间长,并长期应用甘露醇,氨基酸等高渗、刺激性药物,PICC在神经外科应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长期输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药物及时、准确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只有在护理过程中对发生护理问题查清原因,及时处理,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PICC更好的应用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54555.

  2 付春华,于莹,赵淑燕,等.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6,12:606607.

  3 潘丽花,丁兰贞. 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及护理.护理研究,2006,20:26332634.

  4 郭辉,丁小容,石兰萍,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626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