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神经外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
发表时间:2011-06-02 浏览次数:448次
作者:王德亮 姜汝明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的神经外科发展史及其现状,首次从理论高度提出了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中西医结合思想,论述了这一思想的中西医学理论根据、原则和内涵,并举例论述了这一思想在神经外科临床领域的正确运用,明确了目前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发展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
神经外科在中国的起源无从考证,从青海柳湾1054号墓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有整齐钻孔的顶骨,在颅右顶骨中部有直径7mm的整齐穿孔,是我国古代穿颅术的见证 [1] 。公元220~265年,一代神医华佗就有为病人开颅治病的历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记载有“佛林有善医,能开颅取虫治愈睛”是现今可见最早的有关开颅术的文字记载。神经外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19世纪末的英国,它是在神经病学、麻醉术、无菌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神经外科的初期发展与成熟是在20世纪初之后的美国 [2] 。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正式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2年赵以成教授率先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创立神经外科,随后在北京创立了神经外科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我国的神经外科开始创建。1970年Hounsfield在神经放射学上做出了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即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这种无创性检查诊断技术使神经外科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界。随之而来的核磁共振显像技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CT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电地形图、诱发电位、立体定向技术等的使用,使颅内疾病从定位、定性和脑功能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从70年代末~90年代,我国的神经外科获得了全面发展和迅速提高。
近年来,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在基础研究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尤其是对生长因子、神经多潜能干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等问题的研究,以及脑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等方面均获得突出进步;在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中,显微外科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常规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病、脑肿瘤、脊柱神经外科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3] 。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放射外科技术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先进化,神经外科从传统的脑叶时代进入了脑沟、脑回时代,并将进一步向以生理学为基础的生理神经外科时代发展。
2 神经外科领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根据
将中西医结合思想应用于神经外科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的中西医结合领域所特有的新观点,是基于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现状并紧随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向而提出的。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并保持病人最佳的生活质量这一理念,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疾病治疗的基本观点 [4]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正确把握中西医学的根本理论的基础上,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的优点,已使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在临床神经外科部分疾病的治疗中逐步获得体现。
综观中西医学的各自的发展史,将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这一观点,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是符合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根本精神的,是中医学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一个方面。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形成于约2500年前,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学基本理论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哲学的内容,单从《黄帝内经》来看,它的理论体系较为系统、完整,从独特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出发,阐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应该强调的是,《黄帝内经》收集了当时社会最先进的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方面的内容 [5] ,为医学所用,从而体现出了中医学这门学科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开放性。因此,中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这种开放性,除了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外,还应该大胆吸取同时代的其他自然科学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成果,为己所用,与时俱进。从西医学角度来看,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在以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产生的,现代医学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后,又受诸多新兴的理论和学科以及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等的影响,又进一步注重在器官、个体水平到群体水平和生态水平的研究,以及向系统医学发展,从而使现代医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5] 。在此情况下,更多医学研究者遵循从人体、自然和社会所构成的系统整体出发去把握疾病产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而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自身特点和特长的中医学已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其临床疗效不容被现代医学忽视。在现代神经外科临床,为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并保持病人最佳的生活质量这一目的,完全可以借鉴中医学以整体、动态、辩证的观点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健康和疾病的把握,从而在神经外科领域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思想。
3 神经外科领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原则与内涵
在神经外科领域建立和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思想,需要明确这一思想的原则及内涵,从而使这一思想能够在临床中正确运用。笔者认为,神经外科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并不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观结合,这一思想的原则是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看清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的事实,两者的观念、方法及概念、范畴各不相同,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我们在理论和方法上保持两条清晰的思路,实现两者临床疗效的互补。也就是说,神经外科临床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其内涵应当是中西医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互补。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中国碰撞的历史,现代医学自16世纪中叶始逐步传入中国,给传统医学带来冲击,其中在17世纪中叶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思想和在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这是传 统医学认识和接受现代医学这一事物的时期。从20世纪中叶至今可以称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时期,在这一时期的90年代,提出并明确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概念,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但是必须看到,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在确立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中西药物的选择应用时,我们还是应用两条思路来解决问题,毕竟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是在两种理论基础和时代文化背景上建立起来,用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观念解释传统医学不是中西医结合,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的治疗 [7] 也不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学要在整个理论上结合为一个整体产生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的观念和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有待评价。神经外科临床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需要我们研究的是怎样合理地将中西医的处理方法结合为一个整体方案,证实这一方案对疾病能够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神经外科临床中西医结合思想应用举例
在神经外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思想,需要一个全面规范的过程,中西医治疗方法在哪些疾病、某种疾病的哪些环节如何实现最佳结合,应该以临床疗效为指导标准。笔者可简要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在神经外科临床的运用。
如神经外科对头外伤后综合征中头痛的药物治疗,当单纯应用现代医学的处理方法如镇痛镇静药物、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和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8] 效果不理想时,完全可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把握传统医学认为头部外伤后髓海震荡,络破血溢,瘀阻脑络,不通则痛的基本病机,在通窍活血汤的基础上按头痛的具体部位进行分经辨证论治,如太阳头痛加羌活,阳明头痛加白芷,少阳头痛加黄芩,太阴头痛加苍术,厥阴头痛加吴茱萸,少阴头痛加川芎,以达到通经活络止痛的目的。又如对颅脑外伤或脑出血、脑肿瘤术后发生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较为有效的方法可选择肌注或穴位注射东莨菪碱、盐酸利多卡因、氯丙嗪,口服镇静剂或泰尔登等药物,此外还可以把握传统医学认为呃逆属中焦气逆的基本病机,应用中药单味柿蒂汤或丁香柿蒂散加味辨证论治,以理气降逆止呃。再如对脑出血的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因素与高血压病、脑血管淀粉样改变、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风、火、痰、瘀、虚 [9] ,因此神经外科在开颅或微创清除血肿的同时,在药物治疗方面,还可以运用中西医结合思想,除一般治疗外,按现代医学观点从止血、控制血压、消除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方面着手,同时按传统医学观点,急性期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迫血妄行,治疗以调气降逆为主,可选用小柴胡汤、四逆散、苓桂术甘汤加减,辅以醒神开窍。急性期中水肿明显期宜行气利水,方用五苓散加味。恢复期其基本病机为瘀阻脑络,灵机失用,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或补阳还五汤加减。以上举例均可配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于具体原理与规范此不赘述,但我们的宗旨在于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并保持病人最佳的生活质量。
5 结论
将中西医结合思想应用到中国的神经外科领域,既是中国神经外科的特色之一,同时也对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了深刻启迪。应当加强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的研究 [10] ,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急需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快速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19.
3 赵继宗.微创时代的神经外科.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5.
4 凌锋,菅凤增.2004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神经外科学.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1:6.
5 邱德文,彭荣琛.《黄帝内经》概论(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1):2.
6 苏文竟.现代医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大医教研,1990,27(3):8.
7 徐大基,黄春林.关于临床中西医结合的若干体会.中国医药学报,2002,12(6):366.
8 柳更新.中西医结合临床疼痛治疗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8.
9 程为平.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2-112.
10 樊永平,胡以明,李艳.加强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780.
作者单位:250014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
250011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