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及穴位按摩对脑梗死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4-01 浏览次数:434次
作者:王瑛,邵云巧,张庆莉 作者单位:沾化县人民医院,山东 沾化 256800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及穴位按摩对脑梗死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收入神经内科需要降压治疗的1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及穴位按摩可作为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辅助降压措施。
【关键词】 抚触 穴位按摩 脑梗死 高血压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常伴有高血压,如何管理血压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敏感而关键的问题。临床上对于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多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但有时会出现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降压效果不理想。为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伴有高血压且需要降压治疗,排出肾动脉狭窄、肾上腺肿瘤、显著颅内压升高或脑疝等伴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生命体征平稳。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收入神经内科需要降压治疗的100例初发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岁~75岁,平均年龄(65.4±9.1)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64.7±8.50)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即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卡托普利、氢氯噻嗪降压药物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2次/d,每次30 min;两组病人均不用血管扩张剂或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每日监测血压2次并作记录。
1.2.3 抚触及穴位按摩方法 病室温度适宜,患者仰卧,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操作者剪短指甲,用温水洗手,面对患者,双手拇指从患者前额开始,依次分推至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每个穴位顺时针按揉32次;用左手掌上的大鱼际按摩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再用右手掌上的大鱼际按摩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共做32次;用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两手交换使用,共做32次;两手掌顺手臂自然下滑,缓慢抚触至曲池穴,两手拇指同时按揉曲池穴32次;继续抚触前臂至内关穴,用拇指按揉内关穴32次;接着抚触手掌、手指。抚触胸部,到腹部用右手掌根部按结肠解剖部位行环形按摩,再用双手顺大腿至足三里处行穴位按摩32次,再抚触至足底、脚趾。然后让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转至患者一侧行背部抚触、按摩。全部操作共计30 min,2次/d。抚触以患者感到舒适、无痛感为度。穴位按摩部位要准确,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
1.2.4 疗效观察 于治疗后1周、2周、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同时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有无特殊不适感。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见表1,表2)。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治疗后1周、2周、3周,实验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抚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降压的可行性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将所有感受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2]。抚触能充分利用这个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刺激分布在皮肤上的不同感受器,兴奋中枢感受点,刺激神经细胞的形成及其与触觉间的联系[3]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抚触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有研究表明,抚触对有睡眠障碍的儿童有帮助,如入睡困难、易惊醒、睡眠方式多变等;接受抚触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活,抚触能改善婴儿睡眠[4]。因此对于成人尤其是由于精神因素导致降压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抚触具有可行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变化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变化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3.2 穴位按摩降压的可行性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通过按摩穴位,可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调整阴阳,致使血压趋于正常。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对穴位进行按摩,可促进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的调节作用,使阻力血管扩张而达到降压作用[5]。因此穴位按摩可作为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辅助降压措施。
3.3 降压效果比较分析 本研究发现,需要降压治疗的初发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抚触及穴位按摩后,其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血压稳定,患者的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由于操作带来的不适感觉。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董亚丽, 张月霞. 婴幼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49.
[3] 王爱华, 纪 红,王家勤,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193-194.
[4] 吕 畅. 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715-716.
[5] 陈 莲,李贞培.单味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I期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