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

发表时间:2009-12-23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吕树奎    作者单位: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笔者临床治疗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7年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

    1.2  治疗

    1.2.1  药物治疗  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次/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至疼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次/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疹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1]。

    1.2.2  针刺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攒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2  结果

    临床效果佳,46例患者均获痊愈。

  3  体会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1],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1 邱蔚六,张振康,张锡泽.口腔颌面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27-32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