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血管病2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16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杜忠德 姜莉 刘静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潍坊解放军第89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按入院的顺序将中、重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A、B两组,在一般治疗不变的情况下,A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B组不用。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A组肢体功能的康复较好,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有良效。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报道最多的是在治疗肝炎、肾功能不全、药物中毒以及在急救医学等方面 [1~3] ,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地位基本肯定,但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近年来总结的2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59.8岁。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等病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22例,入院时均处在浅到中度昏迷状态,根据病情均需要给予吸氧、插胃管鼻饲饮食、导尿、通便、重症监护等。同时监测血压、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凝血四项等指标。
1.2 治疗方法 除一般共同的处理原则外(稳定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根据情况给予镇静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等)不管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A组患者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2.4~3.6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B组不用,2周后观察临床效果。
2 结果
A组:肢体肌力3级以上16例,继发肺部感染3例,并发消化道溃疡3例,肝功能异常1例,死亡1例。B组:肢体肌力3级以上8例,继发肺部感染12例,并发消化道溃疡6例,肝功异常6例,死亡3例。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无特殊治疗方法,强调综合性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继而进行功能康复是这类疾病的一般处理原则。目前《卒中单元》所提倡的 [4] 是急性脑血管病基本的治疗原则。特别是比较重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尤其是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感染最常见,也是临床医生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增高了病死率、致残率,且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本文所报道的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注射粉针)治疗急生脑血管病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从治疗结果来看A组肺部感染3例,B组12例;消化道溃疡A组3例,B组6例;肝功能异常A组1例,B组6例;A组死亡1例,B组3例。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A组也明显优于B组,3级肌力以上者A组16例,B组仅有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虽然病例数量不多,但也部分说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含有巯基的三肽类化合物在体内的活化氧化还原系统,激活巯基酶,有解毒作用,参加体内三羧酸循环和糖代谢,起到酶的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调节细胞膜的代谢过程 [5] 。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变化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伤周围脑组织以及由于中枢神经病变导致机体应激出现各种激素水平改变、组织器官功能的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等。而最根本的变化在于细胞代谢功能的异常。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2] ,能部分的阻断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因此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是有理论依据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尤其是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提高了急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及病死率。当然,进一步增加样本多方面的临床观察也是必要的。推测在相对较轻的病例也同样是有效的,且用量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 陈银石.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01,16:750.
2 黄瑞平,余翠琴.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57.
3 钱小明,吴学豪.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3,23(6):411.
4 王拥军.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95.
5 罗朝利.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