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同侧面神经麻痹的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8-03 浏览次数:663次
作者:高海凤 作者单位:06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伴同侧面神经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多累及Ⅲ、Ⅳ、Ⅵ脑神经,而累及面神经者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
男,49岁。因“发作性右侧眼睑下垂、视物成双3年,加重10 d”于2007年5月8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成双,无头痛及头晕,无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到眼科医院就诊,考虑“痛性眼肌麻痹”,给予甲泼尼龙200 mg治疗4 d后,右眼睑能上抬,20 d后眼睑下垂及视物成双均恢复,但出现右眼球后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继续给予甲泼尼龙及青霉素静脉滴注,约1周后疼痛消失。1年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仍给予上述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3 d后出现右眼不能闭合,右侧口角歪斜,自觉右侧面部感觉差,有时张口受限,给予针灸等治疗2个月后恢复正常,但自觉右侧较左侧易出汗。10 d前患者再次出现眼睑下垂,1 d内遮住全部眼球,2 d后出现向前看及左视时视物成双,伴眼眶周围剧烈疼痛,症状无晨轻暮重现象,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及肢体无力。外院头颅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史。查体:BP 150/80 mmHg(1 mmHg=0.1333 kPa),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右眼睑下垂,右眼球内收及上下视受限,双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18 mm/h,自身抗体系列、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细胞数及生化均正常;全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未见异常,头MRI脑实质及海绵窦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后改为泼尼松口服,同时加用青霉素及弥可保,3 d后疼痛缓解,1周后眼睑下垂明显好转, 1个半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1954年Tolosa首次报道1例左侧眶周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Ⅲ、Ⅳ、Ⅵ脑神经)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患者,7年后,Hunt又报道6例相似病例,脑血管造影及手术均未发现异常,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至1966年首次将此病命名为THS。本病典型临床特征为:(1)多发于中老年人; (2)一侧眼球后或眼眶周围剧烈疼痛;(3)脑神经受累,表现为Ⅲ、Ⅳ、Ⅵ和三叉神经第1支受累症状,瞳孔和视神经可有损害;(4)症状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可自然缓解,亦可遗留神经功能缺损,间隔数月或数年可复发;(5)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6)排除其他疾病,如颅内动脉瘤、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糖尿病眼肌麻痹、海绵窦血栓形成及海绵窦部肿瘤、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反复发作的右眼眶部疼痛及眼睑下垂,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故诊断明确。痛性眼肌麻痹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导致以Ⅲ、Ⅳ、Ⅵ为主的脑神经病变,可合并三叉神经第1支或视神经受累,偶尔包括交感神经,但出现面神经损害的国内未见报道,国外Swerdlow(Ann Neurol,1980,8:542)曾报道1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合并面神经麻痹的患者,Tessitore等(Headache,2000,40:393)报道2例伴有面神经麻痹的THS患者。本例患者在THS第二次复发病程中出现同侧的面神经麻痹,可见THS累及面神经非常少见。可能的原因考虑为非特异性炎症向颅内扩散使面神经受累。THS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确,故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少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从本例治疗经验看,糖皮质激素治疗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维持时间,以避免症状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