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粗盐外敷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1680次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它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因为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多发于4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脑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据流行病学报道颈椎病男性占50.5%,女性49.5%,男女比例相当,30岁以下年龄组占4.2%,3 1~40岁占20.2%,41~50岁占31.1%,51~60岁占31.2%,61岁以上者占13.2%,可见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1-3]。目前的治疗方法均为对症治疗为主,且疗效有效,因此,有必要在临床上探索一种新的改善症状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入组了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据病史及各种检查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120 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45.6岁,有头晕、头痛、颈部酸痛、牵拉、上肢麻木等病史,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为热粗盐外敷联合针灸辅助治疗组、单纯热粗盐外敷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所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①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患者,常呈慢性发病趋势;②有颈椎先天性畸形或颈椎退行性病变及有颈部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③具有颈、肩背部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症状;④还常伴有颈部活动受限,查体时可发现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还可同时伴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⑤辅助检查:X线正位摄片可显示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常显示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也可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则可见椎间孔变小。
1.3 排除标准:如有下列情况者则排除: 有占位性病变如颈椎骨关节结核、肿瘤等;合并有高位脊髓压迫症状;具有其他急重症疾病患者;孕、产妇等。
1.4治疗方法
1.4.1 热盐袋外敷法:将2~3 斤左右粗盐炒热5 min,炒至温度约50℃~60℃, 装入布袋(20 cm ×25 cm双层棉布) 中,置于已用针灸治疗的部位,太烫可垫毛巾稍间隔(温度自我调整,以防烫伤),每次敷30 min~1 h(月经期停用)。7~10 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仅以热粗盐外敷治疗。
1.4.2 针灸选穴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定位》[5];主穴选取颈夹脊穴,加双侧风府及风池。配穴则根据分型选择,具体如下:①神经根型:肩胛上背痛选配患侧肩髃穴、双侧大杼穴,上肢酸痛则配患侧曲池、外关穴。②椎动脉型:有头晕、头昏时配肩井、百会、足三里穴。用毫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操作方法:让患者取俯位或坐位后选定穴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0.25 mm 1.5寸毫针。颈椎夹脊斜刺1寸左右,以颈椎棘突旁开0.5寸,针尖朝向颈椎方向。风池穴采用毫针,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深1~1.5寸,针感酸胀明显,遍及整个后头部。风府穴斜刺1~1.5寸,针尖向上。施针时以小角度捻针为主,捻转幅度尽量小,捻针频率尽量慢,针尖斜向椎体,能促使经气随针到病所,留针20~30 min。
1.5 疗效评价:无效:头晕、头痛、颈部牵拉、麻木等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变。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或改善,生活可以自理,或者工作能力有所恢复。明显显效:主要症状或全部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或劳动。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1.6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3.0进行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异,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
3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综合征[1],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按目前的诊疗指南所提示,颈椎病可分为如下六种类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颈背部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损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病情顽固,迁延难愈。现有的治疗方法均为改善症状为主,但疗效均有限。现有研究报道认为局部针灸能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病变局部微循环,可促进炎性反应吸收,从而缓解颈肌痉挛;针灸也能通过改善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对脑部的血液供应,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2- 3]。另有研究报道认为粗盐热敷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肌肉放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且局部温热刺激能够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局部热敷还能加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供给,使机体内外的局部环境都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松解粘连,软化瘢痕,改善组织纤维化,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3]。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使用针灸辅以粗盐治疗颈椎病可起到良好的疗效,有益于缓解患者的不适,且操作简便,适于在基层推广。
4参考文献
[1]赵宝麟.颈椎病[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122-134.
[2]陈佳红,秦秀娣.颈椎病针灸治疗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6):38.
[3]徐国惠,刘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33):6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5]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定位[S].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20.
[收稿日期:2014-01-10编校:潘宏竹]